诗文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释义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①赋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胄:一作曹。②楚江:长江濡须口以上至三峡,古属楚地,故称“楚江”。建业:三国时吴孙权迁都秣陵,改称“建业”,即今南京市。③漠漠:形容水气氤氲貌。帆来重:布帆被雨沾湿而显得沉重。冥冥:空中细雨貌。《楚辞·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④海门:长江入海处。浦树:水边的树。含滋:饱含着水气。⑤散丝: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这里以散丝作细雨的代称,比喻泪下如雨。 【译文】 迷蒙细雨里我伫立江边送你,建业寺晚钟声悠扬正在报时。船帆被雨水打湿饱满而沉重,鸟儿在密密雨帘中也飞得迟缓吃力。遥望海门暮色苍茫深远不得见,江边树林水雾缭绕似蕴含凄戚。送你归去心中有无限情意呵,泪水流洒象这扯不断的雨丝。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咏暮雨的 送别诗,重在写景。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诗人伫立在暮 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 免惜别难舍。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融合。全篇以疏淡有 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 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 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 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 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 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 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 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颔联写暮雨中航行江上,帆湿而 重;鸟飞空中,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颈联写 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深”和“远”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 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 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 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 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 中,无不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染上离愁别绪。李白有名句“孤帆远 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 舍的感情。而海门“不见”,也正暗示李胄的东去,诗人极目而视,神萦 魂牵。 末联写离愁无限,但随着情感迸发,一改含蓄之风而直抒胸臆。结句 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这一字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 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 之《姜斋诗话》)。全诗以“微雨”起,用“散丝”结,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 然一体。所选景物自然形象,语境朴实深远,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 绪。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