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释义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评析】 古代格言。和上句一样,同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 “双重否定” 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