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诗句出处:《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
昔忝南宫郎,往来东观频。尝披燕公传,耸若窥三辰。
翊圣崇国本,像贤正朝伦。高视缅今古,清风夐无邻。
兰锜照通衢,一家十朱轮。酂国嗣侯绝,韦卿世业贫。
夫子承大名,少年振芳尘。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
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风霜苦摇落,坚白无缁磷。
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重为长裾客,佐彼观风臣。
分野穷禹画,人烟过虞巡。不言此行远,所乐相知新。
雨起巫山阳,鸟鸣湘水滨。离筵出苍莽,别曲多悲辛。
今朝一杯酒,明日千里人。从此孤舟去,悠悠天海春。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注释】: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袍:
①长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指战袍。《新唐书·哥舒翰传》:“制袍十万以赐其军。”仙:
①神仙。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指修炼成仙。《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④非同凡响的。洪昇《长生殿·偷曲》:“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⑥对人死的敬称。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仙驭:仙驾。圣:指皇帝。)⑦轻松;自在。杜甫《览镜呈柏中丞》:“行迟更觉仙。”掌:
①巴掌;手心。《论语·八佾》:“指其掌。”②动物的脚掌。骆宾王《咏鹅杂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③用手掌击打。扬雄《羽猎赋》:“蹶松柏,掌蒺藜。”④掌握;主管。《晋书·地理志上》:“员十三人,各掌一州。”(员:名额。)下:
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矫:
①使弯曲的东西变直。《荀子· 性恶》: “故枸(gōu)木必将待(yǐn)栝烝矫然后直。”(枸:弯曲。 栝:矫正曲木的工具。)《庄子·胠箧》:“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汉书·诸侯王表》:“可谓矫枉过其正矣。”②纠正。《韩非子·孤愤》:“不劲直,不能矫奸。”③假托;假传。《战国策·齐策四》:“(冯谖)矫命以责赐诸民。”(责:同“债”。)《左传·昭公二十年》:“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盖:掩盖。数:数说。诬:言语不真实。)《史记·魏公子列传》:“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人名。)④举起。魏学洢《核舟记》:“矫首昂视。”屈原《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美人。”⑤强劲貌。《盐铁论·褒贤》:“文学高行,矫然若不可卷。”(文学:官名。)⑥改变。《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矫矫]1. 勇武貌。《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2. 出众貌。《汉书·叙传》:“贾生矫矫。”首:
①头;脑袋。《楚辞 · 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挟:夹在腋下。秦弓:秦地出产良弓。惩:戒止;警戒。)《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②首领;统帅者。《周易·乾卦》:“见群龙无首,吉。”③开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终于。事:起义。)④第一。《汉书·匡衡传》:“孔子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⑤要领。《韩非子·心度》:“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胜:尽。)⑥伏首认罪或揭发。《汉书· 文三王传》:“置辞骄嫚,不首主令。”⑦向;朝着。司马迁《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北首争死敌。”(死敌:杀敌。)⑧量词。用于诗、文、歌曲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凌:
①冰。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②侵犯;欺侮。《管子·君臣》:“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③逾越;越过。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廪。”(岑:小而高的山。廪:仓。)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岭峤(qiáo)微草,凌冬不雕。”(岭峤:五岭的别称。此泛指两广地带。微草:小草。)④登;升。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乘;凌驾。李群玉《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之二:“愿回凌波楫,且著登山屐。”⑥迫近;逼近。《齐民要术·煮胶》:“凌旦寒气,不畏消释;霜露之润,见日即干。”⑦顶着;冒着。《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旻:
①秋天。江淹《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萧条晚秋景,旻云承影斜。”②天空。李白《古风》:“众星罗青旻。”[旻天]1.秋天。王逸《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2. 天命。《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