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隆中决策 |
释义 | 隆中决策
【释词】 ①豫州:刘备曾做过豫州刺史,号称刘豫州。孤穷:孤立而危殆。《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 ②何幸:何,多么;幸,庆幸、幸运。南阳有卧龙;汉代南阳、襄阳同属南阳郡,因此,住在南阳和襄阳的人都可以称自己是南阳人。诸葛亮《前出师表》说:“躬耕于南阳”,其实是指襄阳的隆中。 ③分鼎:三分天下而雄踞一方。唐·沈佺期《铜雀台》:“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 【赏析】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于是指着挂图对刘备纵谈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 “先生笑指画图中”,那西川五十四州的挂图从何而来? 又为何对天下时局如此熟悉?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诸葛亮家与当时荆州上流社会的关系。诸葛亮曾随其叔父诸葛玄到过荆州。因诸葛玄与刘表是世交,故受到刘表的礼遇和优待,深受当地大族的尊敬,并与他们结成姻亲关系。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蒯家著名人物蒯祺;其二姐嫁给宠德公之子宠山民;其弟诸葛均娶的是望族的林家之女;诸葛亮的岳母与刘表的续妻都是蔡瑁的姐姐。于是,依其妻的亲戚关系,应该说刘表还是诸葛亮的姨父,蔡瑁是其舅父。这些亲戚关系不管是疏还是密,但毕竟为诸葛亮直接或间接获取军事政治信息提供了社会来源。 诸葛亮兄弟同荆襄上流名士宠统、马良、马谡、杨仪、向朗等;与颍川石广元、博陵崔州平、汝南的徐庶和孟公威等朋友切磋学问、评议时局、激励抱负、增广见闻。诸葛亮并不是老死章句的书呆子,而是“独观其大略”,经世致用。因而,隐居隆中为名,胸怀天下为实。 隆中决策,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和总路线,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因此小诗以赞赏的口吻说:“‘豫州’当年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这是从字面上理解,如果从整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着眼,便会解读更深的蕴意。《三国演义》叙事结构是以“隆中决策”作为驾驭和展现三国历史的指导思想的。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形势时,高度概括了自董卓之乱到曹操平定北方这段时期的历史经验,即“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一形势的艺术再现,便是小说中从董卓之乱到官渡之战的情节描写。诸葛亮的隆中决策,特别重视“人谋”。所谓“人谋”思想,统而言之就是三分天下。诸葛亮指着“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从借荆州到取西川则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一指导思想的艺术再现,便是小说中从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的情节描写。可见:“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点明了小说家构造三国历史的叙事框架的视野焦点:隆中决策。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