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陟岵 |
释义 | 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 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 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 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反映在羁旅行役中的征夫思念亲人的诗篇。奴隶社会,一般的劳苦大众,除了受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以外,还要承受各种兵役和劳役的压迫。征夫被迫离开家人,长期飘泊异乡,沉重的苦役,不仅使他们的肉体受到折磨; 更难忍受的是那思念亲人的精神痛苦。一位征夫在苦役之余或在苦役之中,登高上山,翘首远望,幻想能看到家中的父亲、母亲和兄长,自然是不可能看见的。这情境,使征夫思念亲人的心情更为强烈和急切。于是,在强烈和急切思亲之情的迷离恍惚中,征夫的眼前梦幻般地现出了他的父亲、母亲和兄长; 而且他们深情地挂念他、关切他,再三地叮嘱他,盼望他早日回乡,不要丧生异地。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六句。每章开头两句:“陟彼岵 (屺、冈) 兮,瞻望父 (母、兄) 兮”,都是叙述征夫登上山头,瞻望父、母、兄,这是实写; 接下来,笔锋马上转到“父曰”、“母曰”、“兄曰”,这是征夫的想象,是虚写,以下就全是“曰”的内容了。父、母、兄关切嘱咐征夫的话,只有四句,但有三层意思,从感情上讲,一层深过一层,愈到后面愈悲哀伤感。“嗟予子 (季、弟)”,在想象中亲人见到征夫,首先是呼叹:“唉! 我的儿子 (小儿子、弟弟),这呼叹声中已流露出惊奇、叹息和些许悲哀。呼叹中带出征人与亲人的关系 (父子、母子、兄弟),更显得亲切。这里有一个小地方要说一下,就是第二章的“母曰:‘嗟予季’”把“子”更换成“季”,由一般的儿子称谓到“小儿子”。除满足乐章音韵的要求,还为第三章“兄曰:‘嗟予弟’”作一铺垫,使得诗的发展更加自然妥贴。呼叹过后,“行役夙夜无已”一句是说,行役在外,早晚都无休无止,(后两章的“无寐”是指没有睡觉的时间;“必偕”是指从早到晚都一样,不得休息。) 是亲人对征夫关切和心疼的表露。最后两句“上慎旃哉! 犹来无止 (弃、死)”,纯粹是叮咛嘱咐之词了: 你可要保重啊,还是回来吧,别永远停留在异乡! 这就由关切心疼而发展到凄伤哀叹的呼号了。“无止”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变换为“无弃” (别弃家不回)、“无死” (别死在外地)、虽然主要意思相同,但在情绪上则一章比一章哀痛、凄惨。 这首诗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写征人思乡之情时,没有直接从征人这一方来写他如何思念亲人,而是从征人想象中家人如何思念自己、盼望自己回去那一方去写,这样就能更深沉凄婉地表达出征人的思乡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在后世的诗词中运用得很多,如杜甫的《月夜》抒发自己在沦陷的长安思念鄜州的妻儿,不直写自己如何想念妻儿,而想象此时妻儿如何想念自己,艺术感染力就更强。《陟岵》大概是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最早诗篇之一吧。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