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陈化成
释义

陈化成

·淮阴百一居士·


陈忠愍公,讳化成,籍隶闽垣,由行伍起家,缉捕洋盗,屡建奇勋,洊擢提督。道光二十年,调任江南。不逾月,沪上有西兵之乱,亲帅部兵,防堵吴淞。与士卒同甘苦,攘臂一呼,应者如云集。以其得将士心深也。先是,吴淞口南北两岸。南系公自将,北为牛制军。檄令太湖水师镇守,公以其师多怯弱,力阻之,不从。五月八日,谍人来告云,西人船势将直逼。公乃登炮台,持远镜窥探,知敌船将至,饬弁将巨炮装弹药以待之。无何,遥见黑雾漫天,奔腾渐近,开炮轰击不绝。恐弹药不继,赴演武厅牛制军处接领,讵意制军不发,且传谕速退。公恐乱军心,仍令尽力攻敌。敌人亦有退意,或教其将长铁装入铜炮,向演武厅施击。牛制军正属目探视,忽当空如火龙降至,惊慌无措,即乘肩舆而逸。公见制军已遁,回顾北岸太湖兵亦散去,西船傍北岸驶入。公知势不可为,遂具衣向北叩拜曰:“臣力竭矣!”遂服毒自尽。裨将刘国标负其尸,匿塘下芦苇中。是役也,使北岸有勇敢之兵,主帅无畏避之举,弹药不匮,应接无亏,西船未必能逞志。乃矫矫虎臣竟至束手无策,是谁之咎欤?

[选自《壶天录》]

●●
这篇短文以记实的手法,记述了吴淞口之战的始末,塑造了勇武出众、忠贞报国的“矫矫虎臣”陈化成的英雄形象,同时揭示了吴淞口战役失败的原因,抨击了临阵脱逃的投降派的罪行。
鸦片战争之后的几年里,中国打了许多败仗,其原因何在呢?是中国无人吗?不,中国有“缉捕洋盗,屡建奇勋”的将领,有一呼即应、云集而来的将士,那么,为什么仍不免战败呢?吴淞口一战回答了这个问题。
应该说,对吴淞口一战清兵是早有准备的,“沪上有西兵之乱”,陈化成“亲帅部兵,防堵吴淞”,“先是,吴淞口南北两岸。南系公自将,北方牛制军。檄令太湖水师镇守……”可见,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准备。
仗打起来之后,南岸设防的陈化成率部英勇善战,终使“敌人亦有退意”。但在这种情况下,设防于北岸的牛鉴,却不肯配合作战,甚至连弹药也不予接济,竟临阵“惊慌无措,即乘肩舆而逸”,也就是坐着轿子逃跑了,“北岸太湖兵亦散去”,吴淞口失守了。
正如短文分析的,“是役也,使北岸有勇敢之兵,主帅无畏避之举,弹药不匮,应接无亏,西船未必能逞志。”然而,也正是由于北岸无勇敢之兵,主帅有畏避逃跑之举,弹药匮乏,作战不配合,终使西船得逞,陈化成所属官兵皆壮烈牺牲。
“矫矫虎臣竟至束手无策,是谁之咎欤?”这是一切爱国志士的悲愤的呼声,这是对投降派罪行的愤怒斥责。
纵观全文,对当时的战况,虽未作详尽的记述,但由于抓住了战役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因而深刻地揭示了战败的原因。
短文在记述战事和揭示战败原因上是有特色的,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同样有其特色。
文章开头,便简洁地介绍了陈化成的身世:在简洁介绍的基础上,作者又通过点滴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的实录,更进一步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当陈化成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而服毒自尽前,他“遂具衣向北叩拜曰:‘臣力竭矣!’”临死前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家小,而是君王和国家,他那“臣力竭矣”的呼喊震撼着人们的心。一个叩拜,一声呼喊,一个细节描写,一段话语的实录,虽寥寥数字,却表现了一个忠君报国的虎臣之心,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催人泪下。
一个国家需要忠勇的将士,国家的强盛需要内部的团结统一,这就是《陈化成》一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