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诗句出处:《满庭芳》;是宋朝诗人姜特立的作品。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珮,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满庭芳》宋朝诗人姜特立的作品。【注释】: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娥:
①美貌;美好的样子。《列子·杨朱》:“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处子:处女。)《古诗十九首》之二:“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②美女。陆机《拟古诗》之二:“秦娥张女弹。”李山甫《曲江二首》之二:“千队国娥轻似雪,一群公子醉如泥。”(国娥:国色。)也泛指少女。谢灵运《江妃赋》:“天台二娥,宫亭双媛。”③指女子的眉毛。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之二:“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娟娟:美好。)共:
(一)①拱璧。古代象征法权、法、法度。后作“珙”。《诗经·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②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论语· 乡党》:“子路共之。”③环绕。后作“拱”。《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史记·越世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②共计;总共。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为四,共八扇。”③副词。全;皆。《史记·高祖本纪》:“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④介词。引进动作涉及;和;跟;与;同。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⑤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gōng ①供给;供应。后作“供”。《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②通“恭”。恭敬。《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约:
①捆缚;套。《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阁阁:上下严紧的样子。)《战国策·赵策四》:“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百乘:百辆。质于齐:到齐国作人质。)又绳索。《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每人一根八尺长的绳子。寻:八尺为一寻。)②约束;束缚。《论语·雍也》:“约之以礼。”③简明;简要。《荀子·强国》:“约而详。”(详:详尽。)④节俭。《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约食畜谷。”(畜:积蓄。)⑤订约;约定。《史记· 高祖本纪》:“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又约定的事;盟约。《盐铁论·和亲》:“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⑥大约(后起意义)。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鸡)。”(奇:余数。)放:
①驱逐;流放。《左传·庄公六年》:“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黔牟、宁跪:皆人名。)《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②免去;解脱;逃逸。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二》:“开封府十七县皆以岁旱放税。”《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③放弃;弃置。《汉书·哀帝纪》:“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④放纵;放任。《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⑤发出。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梦得:刘禹锡字。)又发遣。何景明《胡人猎图歌》:“呼鹰放犬无不为,数骑弯弓竞驰突。”⑥指花开放。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江南红梅已放春。”⑦发放;从上往下传达命令。《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经都省复奏或改授者,自都省奏准月日放支。”(都省:宰相官职的称呼。支:支付。)又指借钱与人以取利息。《北齐书·陈元康传》:“放责(zhài)交易,遍于州郡。”(责:同“债”。)⑧放下;搁置。《南史·元凶刘劭传》:“王罗汉昏酣作妓,闻官军已度,惊放仗归降。”⑨通“仿”。仿效;模拟。《汉书·贡禹传》:“臣愚以为尽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少:稍。)冰轮:
指月亮。苏轼《宿九仙山》:“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夕:
①傍晚;日落的时候。《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②夜晚。《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③古代傍晚时朝见君主。《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④祭祀月亮。《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先:
①走在前面。《楚辞· 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先于;在……之前。《荀子·大略》:“先事虑事,先患虑患。”③首要的事。《吴子·治兵》:“用病之道何先?”④祖先;上代。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⑥对古代人的称呼。⑦先生。《汉书·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先生]1. 老师。2.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亦用来作对人的尊称。3. 医生。[先进]先行学习。《论语 ·先进》:“先进于礼乐,君子也。”圆:
①圆形。《荀子·赋篇》:“圆者中规。”(中:符合。)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天的代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淮南子 ·本经》:“戴圆履方。”(履:踩;踏。方:指地。)③周全;圆满。常达《山居八咏》之七:“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胡:指外国。的:明白。)又使之周全。④团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⑤婉转;圆润。白居易《题周家歌者》诗:“深圆似转簧。”⑥圆周长。《庄子·外物》:“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⑦环绕。《晋书·阮咸传》:“圆坐相向。”⑧旋转。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