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钱塘湖春行
释义

钱塘湖春行

诗词简介
唐诗篇名。七律。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二○。属杂律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杭州刺史任上。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城西。此诗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突出一个“行”字,且扣住环境和季节特征,刻画西湖的春景之美,并传出诗人赏春的喜悦心情,随物赋形,即景寓情,显得平易自然而又精致工巧。清人方东树评该诗云:“章法意匠,与前诗(《西湖留别》)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昭昧詹言》卷一八)为白居易写景诗中的佳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 《 qián tánɡ hú chūn xínɡ 》 
    《 钱   塘   湖 春   行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ɡū shān sì běi jiǎ tínɡ xī , shuǐ miàn chū pínɡ yún jiǎo dī 。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 
    jǐ chù zǎo yīnɡ zhēnɡ nuǎn shù , shuí jiā xīn yàn zhuó chūn ní 。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luàn huā jiàn yù mí rén yǎn , qiǎn cǎo cái nénɡ méi mǎ tí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 
    zuì ài hú dōnɡ xínɡ bù zú , lǜ yánɡ yīn lǐ bái shā dī 。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 
  •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  
    【今译】 绕过湖心孤山寺的北面,
     
         缓步在贾公亭西的湖滨;
     
         新涨的春水微微荡漾,
     
         向湖面低垂着舒卷的白云。
     
         听,那儿有几只怯寒的春莺,
     
         正争着飞向阳光暖照的树林;
     
         看,又是谁家新来的燕子,
     
         正啄泥筑巢忙个不停。
     
         路旁杂乱的小花,
     
         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
     
         脚下浅浅的嫩草,
     
         也刚刚能够将马蹄遮平。
     
         看不够也行不够呵,
     
         最爱的是这湖东的美景:
     
         这儿有平坦修长的白沙堤,
     
         还有堤畔垂杨的片片绿荫。
     

  • 【注释】

    ①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秀丽清幽,是湖山登览胜地。山上有孤山寺,为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所建。贾亭:唐贞元(785—804)年间,杭州刺史贾全于钱塘湖上建亭,名贾公亭。水面初平:指春天湖水上涨,水与岸平。云脚:出现在雨天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

    ②暖树:向阳的树木。啄:这里指用嘴衔。

    ③乱花:到处开放的花。浅草:犹言短草。因春天草尚未长高。

    ④行不足:游赏不够,意谓春光迷人,百赏不厌。白沙堤:又名“十锦塘”、“断桥堤”,在杭州西城外,沿堤西南行直通孤山,风景秀丽。因为名叫“白堤”,曾误传为白居易所修。
  • 【集评】 清·沈德潜:“今之白堤即白沙堤,白公时已有之,非白公筑也。虎丘白公堤,公为刺史时所筑。”(《唐诗别裁集》卷一五)
    清·方东树:“章法意匠与前诗(录者案:指《西湖留别》)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昭昧詹言》卷一八)
    又:“句句回旋,曲折顿挫,皆从意匠经营而出。”(转引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
    【总案】 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三面环山,湖中有白堤(即诗中的“白沙堤”)和苏堤(宋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所修),将湖面分为里湖、外湖和后湖,风景优美,为古今游览胜地。这诗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的留连山水之作。诗人注意捕捉具有早春鲜明特色的“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等自然现象和动态景物,构织成一幅生意盎然的西湖春景图画。“最爱”二字,将诗人的主观审美意识与明媚的春光自然勾联起来,达到了感受与景物的契合。
  • 这首诗约作于长庆三年或四年 (823或824) 的初春。其时,诗人在杭州任刺史。钱塘湖,即西湖。《咸淳临安志》:“西湖在郡西,旧名钱塘湖。”全诗以诗人“行”中所见来状写景物,是一首很有名的写景抒情诗。
    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了春游的地点。孤山寺,又名永福寺、广化寺,在孤山上,是隋、唐间古寺。一说建于南朝陈天嘉初年 (561年前后),今废。孤山,是西湖中外湖与里湖 (又称后湖) 之间的一座小山。其地山水分合。若近若远,路尽桥通,不浅不深,大可人意。宋代处士林和靖 (名逋,字君复,和靖为其谥) 曾于此结茅为室,编竹为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高卧孤山竟达三十余年,美名扬遍天下。贾亭,即贾公亭,唐德宗时杭州刺史贾全所建。今已废。诗人漫步孤山寺的北部,畅游贾公亭的西面,尽情饱览西湖的大好春光。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诗人看到的美景之一: 春天湖水初涨,水与岸平;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云脚低,表示空气湿润,春意盎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诗人看到的美景之二。暖树,向阳的树木。新燕,新来的燕子。这两句意即: 几个地方的早莺争着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呢?早莺和新燕,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忙碌更增了春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诗人看到的又一美景。春天的西湖,百花争开,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 湖边的青草则刚吐嫩芽,才能遮没马的四蹄。唐时,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乱花”、“浅草”中呈现了“人眼”与“马蹄”,使读者能见到春游的人。
    二、三两联,诗人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
    第七句“最爱湖东行不足”是作者胸臆的直抒,它既交代了诗人游览路线: 孤山寺—贾亭西—湖东,又表明了诗人对“湖东”景物的偏爱。行不足,游不够。湖东有什么样的大好风光使诗人如此喜爱,竟至流连不已呢?诗的最后一句则作了解答: 春天抽枝长叶最快的杨柳,已经把一条白沙堤笼罩在绿荫中。白沙堤,又名十锦塘、白公堤,简称白堤,是西湖中的一条长堤,把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相传为白居易所筑,其实不是,它早已存在; 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才改称白公堤。
    这首诗,作者紧扣题中的“行”字,以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描绘了云水相连、莺燕忙碌、花草向荣、畅游白堤的西湖春景,表达了作者乐观主义的情绪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王文濡评曰:“写景处著几处、渐欲、才能等字,想见其一路行去,又确是湖上春行,移不到他处; 所用山、水、寺、亭、莺、燕、花、树、柳、云、泥诸字,亦不觉其复,尤见手法灵劲。”(《历代诗评注读本》) 确为的评!
  • 东南形胜在三吴之地,三吴胜景以苏杭为最,而杭州美景又集中在西子一湖中,特别是早春西湖,更能体现江南秀美风光的精神。
    西湖又名钱塘湖,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乘春游览西湖,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头用西湖中的两个风景点来标示方位,既交代了背景,又介绍了名胜。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灵润生烟,上面建有孤山寺,晨钟暮磬,声落湖面,这是西湖中的一个突出标志。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间杭州刺史贾全所修建,也是西湖胜景之一。提到它们,读者就会想到那挺拔秀美、突出于湖上的山寺亭台。“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一句直接写西湖湖面的风姿,采用了远视的方法,突出了初春西湖云水相连的神韵。春水涨碧,水平湖堤,春云垂地,远望与湖上升起的烟雾混为一体,真是一派水色天光、交相融会的美景。这一句中还暗写了水平与云低的关系,云低低兮欲雨,春日雨多,所以水平湖岸; 水漫漫兮生烟,空气湿润,所以云蒸霞蔚,上与天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具体描写春景,由大景转到小景,由远景转到近景,由静景转为动景。莺飞燕舞,最能体现春日的活力。作者选择早春的典型景物来写,具有形象鲜明、以少胜多的妙处。这两句写春,又突出了一个“早”字,用“几处”和 “谁家”,说明还不是“处处”和“家家”,用字十分精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六两句又由小景转为大景,由天上的莺莺燕燕转到地上的花花草草。“乱花”写的是早春时节,有的花已开,有的花还是含苞待放,有的地方向阳近水,花就开得密,有的地方迎风寒冷,花就开得稀。一个“乱”字,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参差不齐、疏密不同的情景。但诗人四处看花,时间一长,也就觉得渐渐地眼花缭乱了。“迷人眼”用的是拟人手法,不说人眼自迷,而说花迷人眼,曲折传达了诗人童真般的趣味。“浅草”,写春来不久,芳草刚刚发芽的情状,唐人喜欢骑马游春,这浅草才能遮没马蹄,马蹄不但无所妨碍,反而显得更精神。“浅”字写出了芳草之短,也暗示了草色之嫩。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堤西起孤山,东到断桥,堤旁杨柳成萌、桃李相间。在这里,可以纵观西湖胜景,饱览如画风光,而白堤本身远看又是芳草芊绵,“望如裙腰”,烟柳丝丝,映衬着水光波影,人似画中。诗人看也看不够,流连忘返,陶醉在春光中。
    这首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精神。先由“孤山”、“贾亭”点出环境,再写一路风光,最后以“白沙堤”作结,条理井然。写景记行处处抓住早春气象,细细刻划又浑然一体,写湖平云低、莺飞燕舞、乱花浅草,不但处处散发出清新的春意,而且处处渗透了诗人游春的愉悦感。
  •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诗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刺史任上。钱塘湖,即杭州的西湖。西湖美景,四时不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西子湖畔春意盎然的画图。
    诗的起首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前句用孤山寺和贾亭两处西湖所特有的名胜,点出自己这次春游的行踪。接着用水态、云气总括地写出了湖上早春的景观。江南早春,春水初涨,上与岸平;云雾低垂,空气湿润,正是一片水乡春来的景象。黄莺是唱春的歌手,燕子是报春的使者,它们最先给人间带来春的信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多几处的黄莺争抢着飞向朝阳的暖树,乍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造巢。这儿说“几处”、“谁家”,而不说 “处处”、“家家”,称莺为“早莺”,叫燕为 “新燕”,可见正是黄莺初见,燕子新来的初春季节,而与 “千里莺啼”和“老燕引雏”的仲春、暮春之景不同。但也正是这几处早莺,几只新燕,给人间带来冬去春来的无限惊喜,预示了繁花似锦的春日即将降临。五六两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前面用早莺、新燕写出初春的活力,是动态;这里用渐欲迷人的群芳和刚刚生长起来的嫩草来写初春的勃勃生机。前后四句,把春到人间,钱塘湖上的一派春意,如画图般托现在读者面前。诗以“春行”为题,是写诗人随行而观览,前边景已写足,最后则顺势流转,“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总揽了全湖之胜以后,写出了自己此行的感受,当他踏上湖东的绿柳掩映的白沙堤时,已完全被这湖光胜景所陶醉了,以至流连忘返,行而不忍离去。这一结尾,把抒情和议论融入画面,让自己的兴致、心态成为这幅湖上早春图的有机部分。
    清代评论家方东树在 《续昭昧詹言》 中评论此诗说,此诗的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所谓 “有人在”,也就是说作者并不只是客观地刻画风景,而是将弥漫着生命力的自然风景与诗人对自然美的丰富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出,从而使人读过此诗以后不仅如画卷在目,同时也与诗人一起,在心中不由地荡起一种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喜悦之情。古来题写西湖美景的诗不知有多少,而这篇诗正是难得的佳作,一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