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金庸谈自己风格的变化 |
释义 | 金庸谈自己风格的变化1994年4月3日至4日,旅港著名人士、当代著名学者、作家金庸先生,满面春风再次踏上梦里依依的故土。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稳健的步履和敏捷的思路给故里各界人士和亲戚朋友带去欢声和笑语。同时,金庸先生也以他正直而豁达的人生态度给为数不少的年轻朋友以深深的启迪。 金庸是查良镛的笔名,金庸的名气比查良镛大主要是得武侠小说之助。 从1955年到1972年结束,金庸先生花了17年的时间,一共写了15部长短篇——以《书剑恩仇录》开始,到《鹿鼎记》结束。 金庸先生把15部小说中的14部书名的第一个字,做了一副对联:
其排列为:《飞狐传外》《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还有一部短篇小说名为《越女剑》。 记得金庸先生坐在沙发里回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风格上的一些变化时、告诉我们一些观点: 整个哲学思想系统和创作技巧在这十几年中是有变化的,自己总觉得还是有些进步啦。 以前故事线索比较单纯,或者作品的思想比较单纯,到后来就比较复杂了。明显的一点是最初几部小说写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斗争,我总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写的。但后期我的历史观念有些改变了,也感觉到中华民族应该包括所有汉族、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家都是一起的。 那么到了后期看我的小说,就不是比较偏向的民族主义观点,而是中华民族的大民族的观点了。 金庸小说的第二个明显变化就是,前面几部小说对好人坏人分得比较清楚,到后来对人性的了解,可以说是多了一些,实际上好人坏人也不是这样划分的。 很明显的是好人性格上有坏的一面,坏人性格中也有好的部分,这样可能才符合真正的人性。 金庸自己也说: 我的小说,不能说哪一部比较满意,哪一部不满意。写的时候都是全力以赴,而且对这些主要的人物,写的时候都发生了感情,而且感情是充分投入的…… 金庸先生对自己作品的分析,可以说是比较实际的,真正反映了金庸先生这时“七十老翁无所求”的冲淡心境。 这是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是金庸先生小说中“独孤求败”的感觉,也许金庸先生这时真的有沧桑之感,却无法说出。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