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金华士人滑稽 |
释义 | 金华士人滑稽本篇选自《桯史》卷二。《桯史》的作者岳珂为岳飞之孙,他处偏安之世,抱家国之痛,以激愤之情记下目击耳闻的朝野人物言行,揭露两宋政治的腐败黑暗,投降派的祸国殃民;热情地歌颂谔谔敢言的诤臣,叱咤风云的武将,以及布衣义士的抗金事迹和凛然气节。明人潘旦说:“亦斋,武穆孙也,悲愤吁天间,著《桯史》以见志,公是公非,昭人文,予忠节、诛乱贼,明尊主攘夷之义。凡图谶、神怪、诙谐类,漫书之,若有深意寓焉!岂亦不得其平而鸣与?”由此,可以看出《桯史》乃“发愤之所作也”,实非一般笔记可比。 《金华士人滑稽》一条,四库馆臣以为:“不出小说习气”,这是对的;但又认为是岳珂“自秽其书”,可见是把这一条当作了《桯史》的瑕玷,则实是歧视小说的偏见。 关于古今对滑稽的不同理解,《湘山野录》中《安鸿渐》一条鉴赏已详辩,可参见,兹不赘述。据作者讲:此事是闲暇时,听德化县令王观之所讲。说是“戏言”,而主人公是确有其人的,叶衡,《宋史》有传:“字梦锡,婺州金华人,(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第”,由主簿、县尉十年间扶摇直上当上了参政知事。史家评他“负才足智,理兵事甚悉”,“盖亦一时之选云”。岳珂距叶衡年代相去不远,人名、籍贯又言之凿凿,可能是确有其事,不过愈传距实愈远,视之为小说,亦在情理之中。 叶衡罢相归里,年事已高,既无精力,也无兴趣再去过问时事,只是优游林下,在醉乡中生活。老年人有一种特有心态:愈是接近死亡就愈是对死亡感到恐惧,所以叶衡一想到这件事就忽忽不乐。他知道死终究避免不了,“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想知道死后情况如何,想从诸客那里问知一二;作品对老年人的心态的揣摩可谓精细。看来客人中绝大多数人对叶衡的发问有些发懵,不知如何回答。却不料一位士人出语惊人,回答说“佳甚”,这个答案看来不仅使“丞相惊顾”,就是诸客恐怕也不知其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士人的回答是那样简单而又完全出人意外,反映之灵敏, 言语之诙谐,似脱口而出,既符合叶衡的胃口,又推论得合情合理,士人这种敏捷的思维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应答,确实令人拍案叫绝。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