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诗句出处:《溪亭二首》;是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
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
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
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
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溪亭二首》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
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
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
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溪亭二首》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
【注释】:
重:
(一)①厚。《周易·系辞上》:“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②重量。《汉书·食货志下》:“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径:直径。铢:二十四铢为一两。)③分量大;程度深。与“轻”相对。《战国策·齐策四》:“千金,重币也。”④重要;贵重。《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⑤重视;敬重。《韩诗外传》卷一:“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禄:做官的俸禄。)贾谊《过秦论上》:“尊贤重士。”⑥加上;加重。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⑧慎重。《六韬·论将》:“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二)chóng ①重叠;重复。程垓《摸鱼儿》:“重门深锁,犹有夜深月。”②量词。层。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副词。1. 重新;再次。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2. 加上,表示更进一层。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纷:多的样子。脩能:修饰的美态。脩,同修。)重阳:
①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杜甫《九日》:“~~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②指天空。《楚辞·远游》:“集~~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醉:
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栽:
①种植。《礼记·中庸》:“故栽者培之。”《天工开物·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②可以移植的幼苗;秧子。王充《论衡·初禀》:“紫芝之栽如豆。”助:
(一)①辅助;帮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殷代的一种租赋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③增加;增添。徐渭《赠严宗源序》:“无一琴以娱,而有诸苦以助窘。” (二)chú 通“锄”。除去。《庄子·徐无鬼》:“(吴)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嗟呼! 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退而师董梧,以助其色。”(色:意态。)- 上一篇: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敢言。
- 下一篇:宛陵行乐金陵住,遥对家山未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