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篇名。唐杜甫作。宋黄徹《䂬溪诗话》:“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或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论,则老杜之仁心差贤矣。”宋郑思肖《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雨卷风掀地欲沉,浣花溪路似难寻。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起五句完题,笔亦如飘风之来,疾卷了当。 ‘南村’五句,述初破不可耐之状,笔力恣横。单句缩住黯然。‘俄倾’八句,述破后拉杂事,停‘风’接‘雨’,忽变一境;满眼‘黑’‘湿’,笔笔写生。‘自经丧乱’,又带入平时苦趣,令此夜彻晓,加倍烦难。末五句,翻出奇情,作矫尾厉角之势。宋儒曰:包与为怀。吾则曰:狂豪本色。结仍一笔兜转,又复飘忽如风。《楠树篇》峻整,《茅屋篇》奇奡。彼从拔后追美其功而惜之,此从破后究极其苦而矫之。不可轩轾。”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诗里面是赤裸裸地表示着诗人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情感的。诗人说他所住的茅屋,屋顶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次,一般地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候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们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得多少呢?亏得诗人大声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的孩子却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他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贫困百倍。异想天开的‘广厦千万间’的美梦,是新旧研究专家们所同样乐于称道的,以为‘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或者是‘这才足以代表人民普遍的呼声。’其实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扩大为‘民’或‘人民’呢?农民的儿童们拿出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里吗?那样的‘广厦’要有千万间,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劳役,诗人恐怕没有梦想到吧?慷慨是十分慷慨,只要‘天下寒士’皆大欢喜,自己就住破房子冻死也不要紧。但如果那么多的‘广厦’真正象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哪里还会冻死呢?所谓‘民吾同胞,物为吾与’的大同怀抱,‘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契稷经纶,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今人霍松林说:“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仗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想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唐诗鉴赏辞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时杜甫流寓成都,构屋于浣花溪畔。一场秋风卷去屋上茅草,诗人感慨而作此诗。诗篇描写了作者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而漏雨难眠的情景,并由目前的处境想到过去的遭遇,由自身的痛苦联想到流离失所中的广大人民,提出了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取天下人民温暖的愿望,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主要艺术特点是:一、叙事层次清晰、真切生动;抒情酣畅淋漓、结尾画龙点睛,使全诗境界得到拓展和升华。叙事按风来、屋破、雨至、屋漏的顺序,依下午、傍晚、入夜、夜深的次第来写,一苦风卷茅草,二苦群童抢草,三苦屋漏雨湿,四苦彻夜难眠;抒情部分,则由己及人,直抒胸臆,因前面叙事详细,故显得崇高而不空洞,叙事与抒情融合一起,形成全诗浑厚完整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身居漏室、胸怀八荒的形象。二、充分发挥歌行体自然流丽的长处,语言朴素浅近而又饱含深情;句式参差错落,和诗篇跌宕起伏的感情融会一致,感染力极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