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逢著降胡说,阴山有伏兵。
释义

逢著降胡说,阴山有伏兵。

“逢著降胡说,阴山有伏兵。”诗句出处:《横吹曲辞·出塞曲》;是唐朝诗人于鹄的作品。

微雪将军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军制马鸣。如今新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待月调新弩,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逢著降胡说,阴山有伏兵。

《横吹曲辞·出塞曲》唐朝诗人于鹄的作品。

【注释】:

逢:

(一)①遇见;碰到。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迎接。王维《与卢象集朱家》:“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③迎合;奉承。《孟子· 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④大。《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掖:胳肢窝。“逢掖”即大袖子。)(二)péng [逢逢]象声词。鼓声。李贺《上之回》:“蚩尤死,鼓逢逢。”

著:

(一)①显露;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治著:政绩昭著。)②称道。《后汉书·李恂陈禅等传论》:“任棠、姜岐,世著其清。”③写文章;写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不能道说,而善著书。”④登记;记载。《商君书·境内》:“生者著,死者削。”⑤土著。指定居不迁的人。《后汉书·李忠传》:“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 (二)zhuó 今作“着”。①附着。贾谊《论积贮疏》:“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本:指农业。)②穿;戴。蒲处厚《保生要录·论衣服》:“寒欲渐著,热欲渐脱。” (三)zhāo ①围棋下子。蒋正子《山房随笔》:“某有仆能棋,欲试数著不敢?”②计策;手段。 (四)zháo 遇到;受到。陆游《 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五)zhe 助词。①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②用在句末,表示祈使或一般告语。《水浒全传》第二十回:“老娘先打两个耳刮著。”

降:

(一)①从高处往下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桑:桑林。)《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神降于莘。”(莘:地名。)《荀子·议兵》:“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说yuè:喜悦。)②落下。贾谊《鹏(fú)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纠错:交错。)③降生。屈原《离骚》:“惟庚寅吾以降。”(惟:语气词。庚寅:指庚寅日。)龚自珍《己亥杂诗》一百二十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④贬低;降低。《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⑤降给;授予。《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⑥降职;降级。《左传·昭公六年》:“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尚书·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史记·李斯列传》:“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党与:朋党。)⑦下传;传到……时候。柳宗元《封建论》:“然而将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见者。” (二)xiáng ①投降。《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遗wèi:送给。)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深夜降龙潭水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仪及其众皆降。”②喜悦。《诗经· 召南·草虫》:“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降。”(觏:遇见。止:语气词。)③和;同。《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三族:指宋国的皇、灵、乐三族。)

胡:

①兽颔下下垂的肉。《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跋:踩。)②大。《仪礼·少牢馈食礼》:“主人受祭之福,胡寿保健家室。”③代词。1.何;什么。《汉书·萧何传》:“相国胡大罪?”2. 为什么;何故。《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④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统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垂饵虎口,横挑强胡。”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⑤古国名。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定公十五年》:“二月,楚灭胡。”[胡考]长寿。《诗经·周颂·丝衣》:“胡考之休。”(休:美。)

说:

(一)①陈述;讲述。《周易·咸》:“滕口说也。”(滕:张口放言 )②说明;解释。《荀子·天论》:“万物之怪书不说。”③学说;主张;言论。《韩非子·难一》:“矛楯之说也。”《墨子·非攻》:“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往:类推。)④告诉。《国语·吴语》:“使人说于子胥。”⑤古文体之一。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shuì ①劝说;说服。《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②通“税”。止息。《诗经·召南·甘棠》:“召伯所说。” (三)yuè 喜悦;高兴。也写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阴:

(一)①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孟子·万章上》:“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韩非子·说林上》:“夏居山之阴。”②阳光、月亮、星星被遮挡的天气。李东阳《蜀葵》:“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③背面。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④阴影;树阴。辛弃疾《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对桐阴满庭清昼。”⑤阴森;阴冷。龚鼎孳《游七星岩》:“花月炎蒸偏五岭,乍来阴洞逼秋看。”⑥暗中;暗地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⑦诡诈。《新唐书·李林甫传》:“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⑧男女生殖器的通称。《史记· 吕不韦列传》:“私求大阴人嫪毐为舍人。”⑨古代哲学概念。 与“阳”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⑩时光。《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11)通“荫yìn”。庇荫;庇护。《诗经·大雅·桑柔》:“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予:我。赫:拒绝。) (二)ān [亮阴]指帝王居丧。《尚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祀:年。)又《无逸》:“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伏:

①趴;俯伏。《礼记· 曲礼上》:“寝毋伏。”又指俯身。《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轼:车前凭靠的横木。)②低;落。韩愈《南海神庙碑》:“伏波不兴。”(兴:起。)③潜伏;隐蔽。《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汉书·艺文志》:“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④屈服;承受。《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既伏其罪矣。”(许:国名。既:已经。)《淮南子·原道》:“海外宾伏。”⑤降伏;服从。皇甫冉《赠普门上人》:“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⑥通“服”。1. 佩服。《晋书·左思传》:“及(左)思赋出,(陆)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绝:非常。加:增添。)2. 适应;习惯。韩愈《黄家贼事宜状》:“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⑦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时间在农历六月前后,是盛夏季节。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日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⑧敬辞。臣下对君主、下对上的敬辞。《汉书·杨恽传》:“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惟: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⑨古代夏祭称“伏”。《史记·留侯世家》:“每上冢(zhǒng)伏腊,祠黄石。”(冢:坟。腊:冬祭称腊。黄石:石名。)

兵:

①兵器;武器。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②士卒;军队。《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余万。”③用兵器杀(人)。《史记·伯夷列传》:“左右欲兵之。”④战争;军事。《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


  • 上一篇:独坐还吟酌,诗成酒已空。
  • 下一篇:鹤飞高缥缈,莺语巧绵蛮。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