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述圣记
释义

述圣记

李 治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剪。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接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苑。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华而合彩。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古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矩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共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性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见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大慈恩寺三奘法师传》卷第七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奉暏圣文,又制《述圣记》”。“奉暏圣文”,指看到了唐太宗的《大唐三奘圣教序》。据载唐太宗写就《大唐三奘圣教序》后,在玉华宫庆福殿,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向群僚宣读。其词“霞焕锦舒”其对佛教与玄奘”极褒扬之致。”作为皇太子的李治,在这种氛围中,便写了这篇《述圣记》。
《述圣记》开宗明义,“夫显扬政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指出了唐太宗、玄奘的“智”与“贤”是显扬佛教的先决条件。从“盖真如圣教者”至“与天华而合彩”,重点叙述了佛教经典的深奥精微,以烘托唐太宗与玄奘的“智”“贤”。自“伏惟皇帝陛下”至“尧、舜比其圣德者哉”,颂扬唐太宗的恩德是“恩加朽骨”、“泽及昆虫”。功业是“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闍崛山接嵩、华之翠岭”。智贤是“靡归心而不通”“感恳诚而遂显”,远远超越了尧、舜、汤、武。自“玄奘法师者”至“何以显扬斯旨”。是称赞玄奘自幼“立志夷简”及远游印度求索佛教经典,归国后翻译佛经的成绩等。结尾是《述圣记》与其父之《大唐三藏圣教序》相比,实为“轻尘足岳,坠露添池”而已。玄奘看了《序》《记》后称“可谓重光合璧,振彩联华,涣汗垂七曜之文,铿𨢘九成之奏。此《序》与《记》在佛教史上堪称是“重光合璧,振彩联华”的,而且在唐朝初年佛教渐渐兴盛起来,是起了很大作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