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辛弃疾《木兰花慢》 |
释义 | 辛弃疾《木兰花慢》《木兰花慢》·辛弃疾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完全打破历来咏月的成规,能道前人所未道,敢发前人所未发,充分表现了这位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在中伙佳节,作者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问天那样,驰骋想象,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那圆如明镜的中秋之月,飞峙中天而不坠,难道是谁把它系住了吗?可又系在哪里、如何系法呢?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嫦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那月宫中的嫦娥久寡不嫁,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鲸吞鱼跃,那月宫中的玉殿琼楼不会被横冲直闯的万里长鲸触破撞倒吗?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是不用担心的,但那不识水性的玉兔怎么能安然通过呢?他担心在那圆月渐变如钩之后,这些美好的景物会受到损害,甚至看不到了。这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奇想象,不都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了种种猜测,近于科学幻想,表现了作者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惊叹道: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