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躁动的谣曲 |
释义 | 躁动的谣曲明清的民歌小曲多以男女爱情为其主要表现内容。如描写爱情专一的《泥人》,其歌词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糅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再如《分离》,表现了人们为追求美好爱情,与恶势力的抗争: 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这些民间歌曲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处于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人们渴望冲破封建道德的桎梏,追求美好的爱情,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且为此不怕困苦、生死与共的意志和决心,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 除反映爱情的内容外,明清的民歌小曲还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如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矛盾的《山人》、《门子》;歌颂农民起义的《迎闯王二首》(《吴忠节公遗集》)、《长阳出了白莲教》、《于七抗清十二月》;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富春谣》、《江南百姓苦愁愁》、《长工调》、《长工苦》等,其中《富春谣》控诉了地方官府对穷苦百姓的残酷盘剥,歌中唱道: 富春江之鱼, 鱼阳江之茶, 鱼肥卖我子, 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以其多样的形式、生动的语言、新鲜泼辣的艺术风格产生出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一种城镇乡村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里说道:“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纽丝》之属。……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颂,沁人心腑。”顾启元《客座赘语》里记道:“里弄童孺之所喜闻者,旧惟有《傍粧台》、《驻云飞》、《耍孩儿》。……后又有《桐城歌》、《挂枝儿》、《干荷叶》、《打枣竿》等。” 民歌小曲在流传过程中,不但得到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也为文人雅士所欣赏,王骥德在其《曲律》中认为,南北方的的民歌小曲“犹诸郑卫诗风,修大雅者反不能作也”。袁宏道也说,《劈破玉》、《打枣竿》之类“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锦帆集》)。可见明清的民歌小曲正是以纯真质朴、通俗率真的审美特质著称于世。 明末至清代,一部分文人开始对民歌小曲进行收集整理,出现了民歌小曲歌词集和曲谱集。明代有冯梦龙的《挂枝儿》、《山歌》,清代有李调元的《粤风》、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王廷昭的《霓裳续谱》、华文彬的《借云馆小唱》等,其中以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和《山歌》最为著名。 冯梦龙,明代著名文人,毕生致力于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他深入市井,在熟悉广大市民阶层生活的基础上,编辑了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和《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两部歌集共收录了八百一十八首流传于明代的民歌小曲,其中《挂枝儿》收录了四百三十五首,《山歌》收录了三百八十三首。大部分作品有反封建的内容,这也是冯梦龙自己所具叛逆精神的写照。 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的不同,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在不同地区有其不同的形式和特色,如北京郊区的“插秧歌”、“桔槔水歌”,四川邛州的“秧歌”,江南吴地的“山歌”、“棹歌”,湖南衡山的“采茶歌”,广西壮族的“浪花歌”等等。(参阅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这些民间歌曲都反映了一方一族的文化特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