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老子·三十三章》
释义

《老子·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①强:是《老子·五十二章》“守柔曰强”的“强”,非“坚强者死之徒”的“强”;在老子看来“守柔”才是不会走向反面的真正之“强”。 ②知足:王力《老子研究》说:“知足,不贪之谓”。 ③强行:王弼注:“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志’矣。” ④亡:帛书甲乙本“亡”均作“忘”,“忘”是“忘掉”、“遗忘”的意思。死而不亡,王弼注:“身没而道犹存”。

〔鉴赏〕 本章老子阐述他的修养理论。老子强调:人要“知人”,但更要“自知”;人要胜人,但更要“自胜”。老子还强调:人要“知足”,要“强行”,还要“不失其所”,这样就能做到“死而不亡”。

对于老子所说的“知人”,先秦孔子也讲到过,《论语·学而》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以后,这种“知人”活动又不断地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历代重视的“知人”活动带有极大的功用性,大致说来,是为了人自身能在社会中生存。这用哲学语言来说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对人(包括天地自然)作研究和认识。

为了使自身能在社会中生存,这种“知人”又往往强调人要在对方还没充分呈现自身时而知之,所以成书于汉魏六朝时期的《刘子》一书就说到:“孔方諲之相马,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薛烛之赏剑也,虽未陆斩玄犀,水截轻羽,而锐刃之资亦已露矣。故明哲之士,听之于未闻,察之于未形,而鉴其神智,识其才能,可谓知人矣。若功成事遂然后知之者,何异耳闻霆雷而称为聪,日见日月而谓之明乎?若于临机能谋而知其智,犯难涉危乃见其勇,是凡夫之识,非明哲之鉴。”(《知人》)

因为是这样,所以“知人”、“识人”实属不易,其中困难就是“人之心隐匿难见,渊深难测”(《吕氏春秋》卷二十《观表》)。这照《庄子·列御寇》引孔子的话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刘子·心隐》解释为:“人有厚貌深情,不可得而知之也。故有心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懁而事缓,假饰于外,以明其情,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行,未易测也。”

也因为这样,所以会有“知人”识鉴的方法产生,如魏晋刘劭的《人物志》就讲到多种“知人”识鉴方法。也因为“知人”不易,所以老子会讲到“知人者智”的话。

知人不易,“自知”也不简单,即使“智能知人”,但也有”不能自知”的表现。这是因为“俗之常情,莫不自贤而鄙物,重己而轻人”,这样导致“嫫母窥井,自谓媚胜西施;齐桓矜德,自称贤于尧舜”(《刘子·心隐》)。好在“自知”只须向内用功,按老子说来“自知之明”即可;这种“自知之明”,在《老子》看来大致是“守柔”、“去欲”、“知足”、“戒矜”、“谦虚”。这样不但能“胜人”,更能“自胜”,也能“为强”;这就如河上公注释的那样:“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也。”这种一以贯之的“守柔”、“去欲”、“知足”、“戒矜”、“谦虚”,被老子称为是“不失其所”,也是人能长久的原因,更是人“身没而道犹存”的根据。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