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这是“诗佛”王维写给友人的诗,因诗中“茗糜”提到茶,算是王维的一首茶诗。王维在诗中以调侃和戏谑的语气,取笑这位南方来的朋友,在京城长安讨取功名,不习惯北方生活的种种遭遇。这首诗编年不知,如果联系作者行状,差不多作于40岁后期过亦官亦隐亦禅生活的时候。
品王维
王维一生崇佛习禅,有“诗佛”之称。由于多才多艺加上“少年洁白,风姿郁美”,是名冠京城的帅哥靓仔,因此常出入上层社会的宴饮聚会,“凡诸王驸马豪右贵权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据传,玄宗皇帝最宠的妹妹玉真公主是超级“维女郎”。王维第一年考试未中,第二年临考前,扮成伶人潜伏在乐工队里,混到玉真公主府上演出,一曲《郁轮袍》琵琶曲,听到公主如痴如醉。
王维献上早已准备好的诗卷,公主一看,竟是平日自己当作先人诗作常诵的,喜欢不已,令换衣夜宴,坐在自己上首。王维有男人的通病,美人在侧,酒多话多,“风流蕴藉,语多谐戏”,这事在《旧唐书》有载。
王维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当年中了状元,那年他才21岁,被授予大乐丞的官,相当于皇家剧团导演的职务。
不久,因为演员私下演出只能皇帝看的“黄狮子”舞犯上,这位王维导演“问责引咎”,贬到山东济州当了粮库会计(司仓参军)。他一度弃官习禅,专心向佛,隐居终南山和辋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生活。
品茶诗《赠吴官》
王维15岁就到京城混,对“蚁族”生活深有体会,随手写来,感同身受。王维除了这首《赠吴官》外还有诗描述这些京漂读书人的潦倒生活:“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诗中“茗糜”,就是茶粥,是当时茶叶的主要消费方式。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北人初不多饮,南人饮之。”可见,王维所处的长安城里,茶有但不普遍,这位吴官吃不到。
王维自己是饮茶的,家中还有专门用于煮茶的“茶铛”。如作于上元元年三月(758年)的诗《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自己外出,俩友人来访不遇,见有留诗就“短信”回复,写了这首“酬诗”,我不在家,不知家人有没有招待你,虽然没有酒,但有茶,尽管大碗喝,驾着你的宝马“车”回去,不用担心“醉驾”。《河南严尹第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约作于760年)有“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的诗句,是写同友人一道在山居竹园里饮茶的情景。
王维同时代的诗人写茶诗的,还有杜甫6首,李白仅2首,同中唐以后茶诗大量涌现相比,盛唐茶诗不多,这也说明当时在京城饮茶仅限于小圈子里,如佛门中,少数文人或上流社会的家中。王维的“铁哥们”孟浩然在京城找不到工作,一个人冷冷清清过清明节,以茶代酒,“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即事》)。
诗句“空摇白团其谛苦”中的“谛苦”,就是佛教“四谛”之说中的“苦谛”,即苦的内容,有八种,除生老病死之苦外,还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总之,佛教认为人生本身是苦的。王维在这里仅指酷热难受的程度。王维母亲是禅宗祖师神秀高足普寂的信徒,因此他自幼有佛缘。
王维自己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半隐半官,半城半郭,半山半水的生活,就是他无奈的政治选择。这也是他在诗中劝告热衷功名的朋友“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履捞虾富春渚”回家去的原因。这同他早年写给綦毋潜落第还乡的诗句“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在这样圣明时代,有才能的人都要为国而用的心境就大异其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