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注释】:

赖:

(一)①利;利益。《国语·齐语》:“相语以利,相示以赖。”②依靠;依赖。《史记·商君列传》:“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③给予利益。《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志洁,先赖而后力。”④幸亏;好在。《羌村三首》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二)lǎn 通“懒”。《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

欣:

①高兴;喜悦。《吕氏春秋·大乐》:“欢欣生于平。”②喜爱;爱戴。《国语·晋语一》:“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欣欣]1. 高兴的样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2.草木茂盛的样子。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之二:“陇麦欣欣绿。”[欣赏]用喜爱的心情来领会其中的意味。陶潜《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衡:

①与“直”相对。后作“横”。《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②车辕前端的横木。《论衡·逢遇》:“必有摧衡折轭之患。”(轭:牲口颈上的曲木。)③秤杆;秤。也泛指秤一类称重量的器具。《庄子·胠箧》:“掊(pǒu)斗折衡,而民不争。”(掊:打破。)《淮南子·主术训》:“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④衡量;量轻重。《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斟酌:评论。)⑤平;均。《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均衡。”(五化:指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孙膑兵法·十问》:“交和而舍,粮食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俱。”⑥山名。衡山的省称。为五岳之一,古称南岳。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

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

美:

①味美。《孟子·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美。”(脍:剁细了的肉。炙:烧烤的肉。羊枣:一种小柿子。孰:哪个。)《吕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实。”②美丽;漂亮。《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③美善;美好。《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④称赞;赞扬。《谷梁传·僖公元年》:“美齐侯之功也。”

持:

①一只手从下托物。《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②握;执。《战国策·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③掌握;掌管。戴复古《春日怀家》:“客游儿废学,身拙妇持家。”④执行。《明史·孝宗纪》:“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⑤保持;维持。《诗经·大雅·凫鹥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⑥支持;支撑。《淮南子·主术》:“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⑦扶持;扶助。张衡《东京赋》:“西朝颠覆而莫持。”⑧挟制;控制。《史记·宁成传》:“持吏长短。”(短:指短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己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子厚:柳宗元字。台省:指尚书省、御史台。)⑨对抗;对峙。《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与袁绍持于官渡。”

以:

①任用;使用。《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缘故;原因。《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认为。《战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词。1. 表示使用的对象。用;拿。《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动作的涉及对象。与;同。《仪礼·乡射礼》:“主人以宾三揖。”3. 表示动作的原因。因;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4.表示动作的方式和依凭。凭借……身份;按照。《论语·学而》:“使民以时。”(使:役使。)5.表示动作的时间。在;于。《吕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动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⑤连词。1.表示并列、相承等关系。相当于“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城高以厚,地广以深。”《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惠:通“慧”。聪明。)2. 表示目的。为了;以便。《战国策·东周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假道:借路。)⑥助词。用在往、来、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前,表示对方位、时间、数量的限制。《吕氏春秋 · 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⑦通“已”。1.已经。《三国志·魏志·杜袭传》:“吾计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无以,则王乎?”

蠲:

①去除;减免。《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蠲邪纳福。”王褒《四子讲德论》:“去烦蠲苛,以绥百姓。”(烦、苛:烦琐的法令。绥:安。)陆游《赛神曲》:“岁岁赐粟,年年蠲租。”②清洁;洁净。《周礼·天官·宫人》:“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吕氏春秋·尊师》:“临饮食,必蠲絜。”(临:治,备办。絜:同“洁”。)张衡《思玄赋》:“汤蠲体以祷祈兮。”(汤:商汤。)③显示;显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忧:

①担忧;发愁。《盐铁论·伐功》:“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困厄;忧患。《新书·礼》:“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苏轼《贫士》:“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忧。”③特指父母的丧事。《魏书·李彪传》:“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丁:遭遇。)

忧患:

患难。《孟子·告子》:“然后知生于~~而死于安乐也。”

患:

①忧虑;担忧。《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②祸患;祸害。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无象:无道。遘:同“构”。造成。)③疾病。柳宗元《愈膏肓赋》:“愈膏肓之患难。”又弊病。《商君书·算地》:“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duó)地。”(度:量长短。)④生病。《晋书·桓石虔传》:“时有患疟疾者。”


诗文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释义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诗句出处:《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