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科场考试中依命题而作的作品。依照规矩,题前加以“赋得”二字。相传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据唐张固《幽闲鼓吹》所云,他曾把包括这首作品在内的一卷诗作投献给当时的名士,著名诗人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而等到他细看了这首诗歌后则倍加赞赏,并说: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其延誉而使年轻的白居易由此声名大振。
命题 “古原草送别” ,盖拈取古人诗文之意。《楚辞·招隐士》 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 《别赋》 亦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名句。这些,遂使春草与别情结下了不解之缘,骚人墨客,以春草映衬别情者无数。但要把古人诗文零句中的这种意趣情致烘染成篇, 并推出新意, 亦绝非情浅才疏者所能为之。
“离离原上草”首句即切入题目,草非幽凄之孤草,而是蔓延古原之上,一望无际,从而造设成一个宏阔的视野。又以 “离离”状之,突现其纷披繁茂之势,勃勃生机,气象浑成而颇富意境。接着写其 “一岁一枯荣” ,野草也像天地间其他万物一样,万古不断地经历着死生相继、枯荣迭代的变化。意似平平,实则不然,如果说 “原”上草,给了野草生存以广阔的空间,这里又给了野草荣枯变化一个从亘古以至未来的无限遥远的时间,也暗扣题中 “古”字之义。这草与无限时空的联想,流露着诗人绵长深远而富于哲理色彩的感喟咏叹,而这正是这两句诗魅力之所在。这里诗人所遣 “枯荣”词,亦非率尔为之。就一岁之中野草生长而言,乃是先荣后枯,但若作 “荣枯” ,则给人以由荣而枯、忧枯伤哀之感; 而 “枯荣”,由枯而荣,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野草在春秋代序、寒暑相激、阴阳摩荡的洗礼中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一岁” 句既紧承上句之意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以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让无数人叹赏不已的名句。这两句是对以上 “枯荣”二字形象具体的表现,野火熊熊,烟腾焰卷,蔓延荒原,无情地吞噬着遍地野草,使它们化为灰烬,这是一种何等悲壮的景象。但野草似乎也以坚韧的意志,有效的手段搏击着肆虐无情的野火,把自己的根须苞牙深深埋入 “古原”母亲的怀抱,埋下了生机,也埋下了希望。当然,在野草生命的史诗中,不啻有肆虐无情的冰霜烈焰,也有呼唤生命、哺育生命的春风。待到那春回大地之际,它便以那积蓄已久的生命的活力,“春风吹又生”了。一吹一生,宛若一呼一应,表现出野草追求新生的踊跃。它又以蓬勃茂盛的长势,覆盖了大地,装点着欣欣向荣的春天。这两句是对野草的生命力最热情的讴歌,最崇高的礼赞。以此而论,作品的前四句完全可以以其鲜明的形象,隽永的哲理,浓烈的诗味而独立成章。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是全诗的过渡转关之处。远芳,沿着古道向远方蔓延的春草。晴翠,阳光照耀之下的广阔绿野。“远芳”、“晴翠”都是紧承上句,状出原上草之芳香青翠,生机勃勃,秀色可人。而一 “侵” 一“接” ,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伸向天边的 “古道”,偏处远方的 “荒城”。而“古道”也极自然地会让人产生远行、离别的联想,“荒城”则也使人引出投身荒远绝域的想象。这看似写景的诗句,却早已浸透了离情别绪的凄凉怅惘。就上而言,承转绵密紧凑; 就下而言,过渡巧妙自然。于是,诗人水到渠成地推出了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道出送别之意而结束全篇。显然,这两句是从《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出。王孙,本指贵族,因《楚辞》 中的这一名句后被借指远行之人。“又送”道出诗人经受友人离别,已非一次,个中滋味,备尝之矣。而今又面对漫漫古原、萋萋春草,眼巴巴看着友人又将离别,投身荒城绝域,又一次品尝了这友人离别的苦涩。不由得别情满腹,犹如那一望无际,绵延茂盛的春草。可见,以“萋萋”状饰此时此际之别情,极为贴切形象,把离情别绪烘染得达于极致,给人以情满天地,醇浓深长的强烈感受。
按命题作诗,自然要受到诸多限制。这篇作品紧扣题意,既极状古原草之特征而又兼抒送别之情。景中含情,烘染有致,情景相得而意境浑成。诗理绵密细致,转关自然巧妙。这些无不体现着诗人游刃有余的创作才华和精妙卓绝的艺术造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