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貂神信仰 |
释义 | 貂神信仰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紫貂属鼬科细皮毛兽,是世界著名经济动物。其形体大小似中等家猫,面部略呈三角形。四肢短健,尾粗如狐,毛深寸许,暖于狐貉,盛产于白山黑水之间。二千年来“挹娄貂”、“索伦貂”一向是东北少数民族向中央王朝进贡的重要方物。“貂蝉冠”是皇帝侍卫武官贵职的标志,貂裘被誉为“皮裘之首”,故东北素以貂皮为“关东三宝”之一。 由于貂皮名贵,东北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貂神的信仰和捕貂、贡貂、服貂的历史。 历史上被称为贡貂部的瓦尔喀人即今之赫哲族;被称为打牲部的索伦人,即今之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还有一部分山居的满族,都有高超的捕貂本领,同时也信奉貂神。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局限,在人们观念中是把貂神当财神供奉的。特别是瓦尔喀人,世居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渔猎为生,以貂为贵。每当天寒降雪,河冰既坚之时,就准备篷帐、食料和一切猎兽用具,赶着狗爬犁,到深山溪谷间从事冬猎。他们选定猎场搭起篷帐,集居其中。每晨出猎前第一件事是祭貂神“貌尔罕”。 据《满洲地志》载“其出猎时,常祭所信仰之神,其神为太古之人,名为貌尔罕,其肖像或绘于纸,或绘于木板,施彩色,至猎场,供之于篷帐,祭之而祈巨获。若得巨获,则杀猎或麋,灌烧酒于神像,供兽脂及麦饭,为述其报谢之辞。”这里写瓦尔喀人的祭祀是很具体的,并说明所祭之貌尔罕是“太古之人”,应即貂神或广义的猎神,据此记载应是最早的猎人名字。正像采参人信奉“老把头”,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普遍供奉“吉雅其”一样,都是采集、牧畜业的祖师,被奉为神。 鄂温克人有崇拜灰鼠、水鸭、小雀和熊的习惯并以这些动物的皮作为偶像。如灰鼠神,是以剥下的一公一母的灰鼠皮作为偶像。猎人每当找不到灰鼠时,就请萨满用两张灰鼠皮在火上挥动几次,请求灰鼠神赐给灰鼠。对于貂鼠神,想必也有类似的仪式。 满族习惯于套貂,先由“貂蹈子”(猎貂人)“蹓貂”(探巡貂鼠出没地方),他们不论四时八节经常出现于貂穴附近,跟踪追击。他们知道貂在什么时候生仔藏窝,什么时候出穴觅食,掌握它的生活规律,伺机下套。但在三四月貂的生殖时期则禁捕,这是猎貂的规矩。 捕貂像捕鹰一样,要有貂达(达,即头领),领貂的“达”,都是萨满。猎貂时,先由萨满祭祀貂神。祭貂神时,不拿貂套子,不系腰铃,以免惊动貂神。祭时以酒洒地,然后升香,(点上达子香),升香时要看香火指向,如香烟南飘,则南行,南方有貂;香烟东飘,则东行,东方有貂。总之认为香烟指向,带有一种巫术力量。这当然是迷信。但貂达总是把它和自己蹓貂的经验结合起来判断,往往在捕貂实践中,真有所获。山中诸禁之一是在捕貂时不能穿貂皮衣帽,套貂时不能当场扒皮,一定走出百步之外才能处理。鄂温克人捕到猎物,一定要把血污收拾干净,否则以为其他野兽闻到血腥味,则避而逃走。这既有一定科学道理,也是狩猎道德的体现。 在满族信仰中,貂也有的被奉为某氏族的家神。昔日长白旧族舒祜禄氏家祭跳神时,就在主神之侧供貂神牌位(《清朝野史大观》卷二)。满语貂神为“艾胡妈妈”。不受八旗约束的一支满族——野性的巴拉人,则把貂皮视为传家宝。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和貂神的女儿结婚,才留下他们一支人,故奉艾胡妈妈为始祖母(民间传说《黑皮小破袄》)。这些对于貂神的信仰和供奉,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时期,先民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取之必报之”的原始道德观念和发财致富的普遍心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