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谈三
释义

谈三

·慵讷居士·


谈三,开平人,瞽目,家贫,竟有绝技,寓居广州府城。傍晚,一肩负大布袋,装笙箫琴笛,锣鼓鋍,凡和音叶律之物,无不齐备;一肩负木器,右手持锁,左手携竹杖。索隐摘埴,凡闻音一声,即谈三来也。欲试其技,则呼之入室。以席布地,架悬大锣,将大鋍小鋍锣鼓各物,按布地中,身坐席上,先吹打一会:“口吹锁,肘敲大锣,右足撞鋍,顺击教锣,左足敲鼓摇板,在门外闻者,不知其几许人也。吹打尽则戏曲来:口唱各调,手弹琵琶,足敲鼓而打板,按腔合拍,生旦净丑,声音毕具。遇武剧则大锣大鼓,恍如杀退贼兵,班凯回朝,更觉周到。夫以一丐瞽而周身上下,无不有用,且各出其奇,并无合掌雷同之弊,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亦不能造于至极。问其从何学来,答曰:“无人传授。小时无目静坐,先以一二音器,合试撞击,各行其音;则又加一器而演之,熟则复加。所难者,左右手足,必使各有变化,如左足击鼓,右足敲板,鼓还鼓音,板还板音,方谓合拍。足,呆也;手,活也。以手之活,尚不能于两手而两得其音,况于足乎?两手得音,故非易易,况两手两足而各有音乎?两手两足得音困难,而况欲轻重捷徐,不出夫调乎?是必静坐揣摹,听音学调,乃得之矣!”

[选自《咫闻录》]

●●
这篇小说记述了盲艺人谈三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大师的成功形象。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乃至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塑造。这方面小说中采用了概括介绍、具体描写和人物自述的三种方式。一开始,作品先简单介绍了谈三的基本情况:开平人,瞽目,家贫,住在广州等。他一出场,如戏曲舞台上的人物亮相一般,就给人以深刻印象:“一肩负大布袋,装笙箫琴笛,锣鼓鋍,凡和音叶律之物,无不齐备;一肩负木器,右手持锁,左手携竹杖。”显然,这是一位生活能力极强的、对这套物事已驾轻就熟的不同一般的民间艺人,否则一个盲人怎么可能带这么多东西呢?因此,人物的出场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当然人们也存有疑问,他能演奏得了这么多乐器吗?这就为下边详述他的绝技作了心理铺垫。
作品重点描述谈三表演技艺。他把各种乐器按一定顺序架设摆列妥当,就开始了表演。一位盲艺人,能做到这地步,确是旷古绝今,难能可贵;就是明目人,一个人演奏恐怕也达不到这地步。这一具体描写,把谈三多年练就的令人惊讶、叹赏、难以置信的绝技呈于读者面前,从而也把这位不同一般的人物形象树立了起来。
谈三为什么能有如此四座皆惊的技艺呢?文中又以他的自述详细地介绍了他从小开始,用多年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揣摹与演练各种乐器和戏曲,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用尽了心机,才达到如此境界。总之,小说通过概括介绍、具体描写和艺人自述,成功地塑造出这位无师自通、技艺高超的民间艺术大师的形象。
小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根据人物形象描写的需要,分为了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过渡极为自然顺畅。如概括介绍了谈三之后,即将转入对他技艺的具体描述之时,作品以“欲试其技,则呼之入室”一句作为过渡,巧妙地连接了上下文,使之浑然一体,无生拼硬接的缝隙;到进入第三部分即谈三自述的时候,作者发表了一番精辟赞赏的议论,既对谈三的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谈三如此技艺从何学来的疑问,全文前后衔接了无痕迹,十分完整,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巧妙构思。
作品的语言富于变化,特别是对谈三表演技艺时的具体描写,非常讲究遣词用字,特别是动词的选用,使之适应艺人的动作,尽量准确地传达出其精神。如写吹打:“口吹锁,肘敲大锣,右足撞鋍,顺击教锣,左足敲鼓摇板”,这里的“吹、敲、撞、击、摇”都是动词,极其准确传神地写出了谈三技艺的精妙熟练已臻于化境的特点,相当生动。
此外,作品在手法上也比较注意。如议论性语言的插入,显得精警深刻而恰到好处,评论谈三技艺的一番话即是很好的例证。小说中还使用了比喻,像“遇武剧则大锣大鼓,恍如杀退贼兵,班凯还朝”这样的句子,有力地烘托了气氛,从侧面表现了谈三的绝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