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诵经
释义

诵经

在佛经故事中,因诵经而得福的比写经的更多。诵经有其方便之处:不必要书写能力,不必要书写材料和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传统,诵念有着比书写更加长久的历史,因此也是更普遍、更基本的崇拜和祈福方式。古代印度一向重视神圣经典的唱诵和口传。即使到了书写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交流手段时,师徒对坐,口耳相传,直至学习者烂熟于心,仍被认为是最可靠,最没有冒渎嫌疑的经典教授方法。而在仪节中,诵经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能与神明对话的神人交通中介,宗教特别强调诵经时的读音和读法的准确,视之为圣事成败的关键之一。这一切都给唱诵经典添加了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佛教同样,也把诵经当作根本的宗教实践活动。它还把诵经分为五种,其中第五种最为神奇,叫光明念诵,因为它可使人口出光明。《宋高僧传》说唐代僧人亡名就曾见过这样的事。他旅行经过荥阳时,曾与一个酒肉和尚住隔壁。入夜听到读《华严经》的声音,又见隔壁屋内明亮,心里怪那人不知爱惜主人灯油。及至起身去厕所,才发现是念经和尚口角放出金色光芒,连庭院也照亮了。
诵经而得福报的故事很多,下面的故事可作典型。
唐初人董雄曾做过大理丞,贞观十四年因他人罪案而受牵连入狱。皇帝对此案十分重视,命令严加刑讯。狱中防范严密,犯人的镣铐亦厚重无比。董雄陷于绝望,遂一心念《法华经·普门品》,几日内竟念了三千遍。这一夜他又在念经。至二更时分,只听哗啦一声,镣铐自动开解落地了。同狱人来看,发现锁头并未打开,铁链亦完好无损,但二者已相离数尺。董雄怕受责怪,将此事报告了值班的御史。御史命狱吏把他重新锁好,并在锁外缠上纸封。后董雄继续诵经。到五更镣铐再一次自动打开,铿然落地,且又是锁、链异处,封条也不见撕破痕迹。同狱人见此也学他一样念经,数千遍后,结果相同。最后案情弄清,牵连者皆得昭雪。
类似的故事佛经中颇多。比如,唐玄宗时有一个僧人,人称“三刀法师”。原来这个僧人最爱诵《金刚经》,常将经本放在竹筒里,随身携带,得便即读。安史之乱起后,刘宁奉命征讨,该僧也被征入行伍。但他不愿执刀杀人,便开了小差。在刘宁的严密搜捕下,他被抓住,判以斩刑。不料刽子手连下三刀,刀刃全遭崩折。刘宁问明原因,报与皇帝。皇帝降旨,封以道号“三刀法师”。《宋高僧传》讲过另一个不死的故事,虽与这个完全不同,却更有趣:四川灵池县某寺有一个僧人名常洪正,身患重疾,迁延不愈,遂发誓诵《金刚经》。此后每天诵二十遍,从来不辍。一天同伴僧人夜间打坐,见两个鬼差手持文牒来到寺中。一个说:“这就是该抓的洪正。”另个说:“可惜他正在念经,身旁有奇人呵护,近不得身。”二鬼坐等良久,经声始终不绝。眼看即将天明,难以交差,情急中一鬼忽然想起县府东门外有一同姓同名之人,不妨带走塞责。说毕两鬼隐去。次日打听,府东门外的常洪正果然死了。
诵经故事中最有名的,要数唐玄奘的了。据说玄奘在西游之前曾往益州,住空惠寺。他在这里遇到一患病僧人。僧人得知他志游天竺,便授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部,以保他来往无虞。授后忽不知去向。玄奘西天取经,一路屡遭危厄,备尝艰辛,凡遇困境,则忆诵《心经》四十九遍,总能化险为夷,冥冥中获得神佑:“山川平易,道路开通,虎豹藏形,魔鬼潜迹”,失路时马上得人指引,断斋时凭空出现珍蔬。及至到达中天竺那烂陀寺,迎接他的又是空惠寺的病僧,方知此僧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