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经·伯兮 |
释义 | 诗经·伯兮
(据余冠英译有改动) 【注】 这是一首较早的“闺怨”之作。诗中女主人公在目睹自己的丈夫出征的动人情景时,曾为他的威武雄壮、勇当先锋而自豪,但在出征之后,自己却陷入了无尽的相思之中,深为所苦,无法摆脱。全诗短短四章,六十四字,却是一唱三叹,情真意切,写活了这位思妇的神情心态。 全诗围绕“思”字这个中心,采用映衬对比,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结构方法,章与章之间转折变化,而又环环紧扣,一气流转,把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变化,表达得曲折有致,读来情趣盎然,兴味无穷。 首章采用赋的手法,从正面描写部队出征对,女主人公的丈夫为国王作先锋的威武场面,突出了对这位武士的高度赞美,也为日后的思念作了铺垫。也许,这位女主人公就站在由国王带领的浩浩荡荡的出征队伍旁边,整齐的队伍正向东方开去,猛然间,她看到了自己的丈夫: 啊,在滚滚人流中,那武壮高大的身材,真如鹤立鸡群; 你看,他手中还举着长长的殳杖呢,在旌旗的簇拥之下,在震天的战鼓声中,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队伍的前头。这是何等气派! 女主人公不禁为之骄傲自豪,而且心中也多少有些洋洋自得了。于是,她连连发出了赞叹之声,三个“兮”字,一个“也”字,从强烈的语气上极为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难以控制的喜悦。此时,她可能会想到,由于丈夫的杰出才能,他在战争之中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后建立大功,班师奏凯,争得更大的光荣。她目送丈夫渐渐远去,心中充满着美好的希望,荡漾着无法平静的自豪之感和喜悦之情。本章洋溢着愉悦情绪,与以下三章将要表现的苦苦思念,恰成对照,两相映衬,十分生动。 第二章“自伯之东”一句,是本诗的一大转关。自从东征之后,随着时光渐渐流逝,原来那种兴高采烈的情绪已经消失,相随而来的却是女主人公在闺中冷冷清清地愁思苦恋。以前对于荣誉的憧憬,有如电光之一闪,倏然而逝,而对于亲人的深切思念,却变成了无穷痛苦,压倒一切。这是这位年轻单纯,看来还不更世事的女子始料未及的。由于丈夫久久不归,她无心打扮,并且变得忧伤和慵懒起来,甚至连头发也不梳洗了,思念之苦与日俱增,后悔当初不该让他去当兵。第三段,更进了一层,她日日盼望丈夫归来,却一天天落了空,这种折磨人的思念,使她平添了头疼的毛病。但她不仅不愿放弃这种思念,并且还自觉地以思念为乐事,用生理的痛苦(“首疾”) ,来抚慰心灵的痛苦。然而,生理的承受力毕竟是有限度的,到了第四段,这位一心只把哥来想的少妇,已达到病到心头化不开的程度,她希望得到忘忧草来消除痛苦,但是天下又哪有这种灵验的草呢?她终于无法自我解脱,相思成病。这里,她对丈夫的深挚之爱和痛苦思念,达到了顶点。全诗各章就是这样层递而下,步步推进,有如抽丝剥茧,既清晰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思想变化的轨迹,又一层层深化了感情。末章以“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收合全诗,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这位闺中少妇结局怎样呢?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将来真的能衣锦荣归吗?会不会喋血沙场,抛骨异乡呢?这些, 当然是难以预料的。本诗到这里以不结为结,真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深切的闺怨之情表达得充分而又自然。 为了加强表现力,本诗在短短篇幅中,还比兴兼用,对于刻划女主人公的外貌和心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第二章以蓬草比喻女子散乱的头发,十分生动形象,女子的愁苦憔悴形态,跃然纸上。第三章进一步以“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兴象,把思念丈夫之情物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层面。这两句是兴而兼比。这位女子多么盼望下雨啊,好让甘霖滋润焦渴的万物,也滋润干涸的心田,可是老天爷却偏偏烈日当头,有违人愿,用来比喻女子极盼丈夫回家,可是他天天没有音信,始终没有回来,难怪她要“首疾”而“心痗”了,这把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表现得入木三分。据《艺苑卮言》记载,明代诗人杨慎谪戍滇中之后,他的妻子黄峨在四川新都县的老家写了一首思念杨慎的《寄外》诗,诗为七律,第三联是“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分别采用诗经《采薇》中“曰归曰归,岁亦暮止”和本诗中“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成句,稍加变化,写出了征人、思妇双方的不得团圆的怨苦,传为名句(见《杨慎诗选》附录)。也可见此诗影响的深远。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