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歌·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
释义 | 诗歌·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诗歌·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诗采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比较集中地表现了青年男性对意中人的悉心赞美和热烈追求,倾吐了他抑制不住的爱的情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借月念远、畅言心中事的怀人短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常见的。可以说《月出》是我国最早的月下怀人诗,在同类作品中有着开山祖的地位。郑振铎说:“《陈风》里,情诗并不多,却都是很好的。像《月出》与《东门之杨》,其情调的幽隽可爱,大似在朦胧的黄昏光中听凡珴令的独奏,又如在月光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是杰作,除了它有“幽隽可爱”的音乐情调,主要在于它有优美而虚幻的意境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诗人捕捉住夜月的特征,以虚想与实描相结合的手法绘出一个月夜怀人的空灵缥缈美境。“月出皎兮”一句,写出了晚霞散去、万籁俱静,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悬挂高空,并以它那特有的皎洁明亮而又柔和的光辉洒满了万里夜空。这一朦胧而怡人的自然环境,不仅诱发了诗人幽思遐想伊人之情,而且也活现了美人的形象。“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望月怀人,似乎成了古代诗人念远抒情的一种常格。而《月出》诗的高妙处,不仅以朦胧而清淡的月夜之景色烘衬出美人的形象,引起思恋美人的恍惚神情,而且也以月光的明净色泽喻出美人丽色之白晳、容貌之艳美、心灵之纯善及品德之高洁。同时,高悬天际的明月又那么美好,高不可攀。这种蕴含于比喻中的追求美人的思想的延伸,自然是对美人的赞美。试想,这样一个有仙姿的佳人,怎能不使诗人神魂颠倒、追慕不已呢?这两句对美人的描写,正是末句“劳心悄兮”的思想基础,而忧心不已又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美人的挚爱。正如陈启源所说:“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毛诗稽古篇·附录》)诗人的“劳心悄兮”,正是在思而不见时“慕悦益至”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表现。 运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抒情,也是本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三章诗的句数句式完全相同,一韵到底。每章都是首句绘景,二、三句写人,末句抒情。采用这种重章叠唱形式,大大增强了诗旋律的悠扬美,引起一种绵绵相思之情,加强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并使主人公的感情渐次升腾,最后推向高潮。诗的章法,看似板滞,实际却有微妙的变化。各章首句中的“皎”、“皓”和“照”三字,就有着明显的表述情状不同的进层意。这三个字既描绘了月色随着时间越来越明亮的情状,又形象化了诗人望月时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每章二、三句所用词语,乍看起来都是意近词,实际上却有差异。首章中的“僚”同嫽,娇美也。“窈纠”同“窈窕”(善心曰窈,善容曰窕),写出了美人的容貌和心灵美。二章的“懰”,妖娇也。“懮受”,舒缓的样子。写出了美人的丰神韵味和娇娆的姿态美。第三章的“燎”,炽烈明亮也。“夭绍”,动态委婉的样子。写出了美人火热的感情与摇曳的仙姿。随着这一咏三赞,美人的形象愈来愈突出,诗人爱慕伊人的感情也随之愈加炽热。每章末句的“悄”、“慅”和“惨”三字,在抒情上也有递进之意,它把诗人由忧伤到愁苦难已的思想发展过程和越来越低沉的心情抒写得尤为真切而动人。全诗每句末尾都用了一个“兮”字,一韵到底,读起来悠悠扬扬,韵味无穷。于工整中有变化的句法和双声叠韵字词的运用,使诗的句式显得灵活奇妙。清姚际恒说:“每章四句,又全在第三句使前后句法不排。盖前后三句皆上二字双,下一字单。第三句上一字单,下二字双也。”这样的音步所构成的节奏,自然具有抑扬顿挫的声律美,产生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不时击动读者的心弦使与之共鸣。 这首“情念虽深,心非淫荡”的小诗,不仅诗旨“深微幽远,托兴无端,含毫有意”(方玉润语),而且对后世的诗赋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姚际恒说:“后世作律诗,欲求精妙,全讲此法。”(《诗经通论》)方玉润也曾指出,它是宋玉《神女赋》和曹植《洛神赋》的“滥觞”,“至于用字聱牙,句句有韵,已开晋、唐幽峭一派。”焦竑更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焦氏笔乘》)以上所引,说明了《月出》诗对后世“见月怀人”这类诗赋影响深广。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