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骖分袂,催上兰桡。”诗句出处:《行香子》;是宋朝诗人刘镇2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解骖分袂,催上兰桡。 | |
释义 | 解骖分袂,催上兰桡。“解骖分袂,催上兰桡。”诗句出处:《行香子》;是宋朝诗人刘镇2的作品。 露叶烟条。天与多娇。算风流、张绪难消。恼人春思,政自无聊。赖敛愁眉,酣醉眼,减围腰。风絮相邀。蝶弄莺嘲。最关情、是短长桥。解骖分袂,催上兰桡。更绿波平,红日坠,碧云遥。 | 【注释】: 解:(一)①分解牛或其他动物的肢体。《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②分开;破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③解围;撤围。《史记·魏公子列传》:“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④消融。《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东风:春风。)袁宏道《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引申为消散。《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少:稍稍。)⑤调解;和解。《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⑥解除。《战国策·燕策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⑦解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理解;懂得。《论衡·问孔》:“苟有不晓解之问,造难孔子,何伤于义?”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⑨分割。《国语·鲁语上》:“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⑩能够;会。李白《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二)jiè 押送财物或犯人。《晋书·乐广传》:“广即便解遣。” (三)xiè ① 明白;懂得。②通“懈”。懈怠;松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史记·李将军列传》:“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③解池。湖名,在山西省。骖:①一车驾三匹马。《诗经·小雅·采菽》:“载骖载驷(sì)。”(载:助词。驷:一车驾四匹马。)②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楚辞·九歌·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③乘;驭。贾谊《吊屈原赋》:“腾驾罢牛,骖蹇(jiǎn)驴兮。”(腾:乘。罢:通“疲”。蹇:跛足。)④泛指马或马车。庾信《李陵苏武别赞》:“李陵北去,苏武南旋。归骖欲动,别马将前。”(旋:回归。)[骖乘]在车右边陪乘的人。《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分:(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分袂:喻谓分别,离别。白居易《答微之怀见寄》:“~~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袂:衣袖。《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左传·哀公十六年》:“于西以袂掩面而死。”上:(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兰:①兰草,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末开花。《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兰花。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归有光《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木兰。一种香木。《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④通“欄(栏)”。栅栏。《汉书·王莽传》:“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⑤通“拦”。阻隔。《战国策·魏策三》:“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兰之。”⑥通“阑”。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轻罪入兰、盾、鞈革。”(入:交纳。鞈革:护胸的双层革甲。)桡:(一)桨。《淮南子·主术》:“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资:凭借。) (二)náo ①弯曲。《周易·大过》:“栋桡,凶。”(凶:不吉利;有灾祸。)《列子·汤问》:“竿不桡。”②屈从;屈服;挫败。《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桡败。”③削弱。《汉书·张良传》:“(汉王)与郦食(yì)其(jī)谋桡楚权。”(权:权力。)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