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西湖曲 |
释义 | 西湖曲李东阳 湖波绿如剪,美人照青眼。一夜愁正深,春风为吹浅。 第一首写湖水之美令人开心。“湖波绿如剪,美人照青眼”,二句中“剪”、“照”为炼字或句眼。通常形容水色是“绿如蓝”、“碧于天”等等,“绿如剪”乍读是不通的。玩味之下,始觉著一“剪”字,则把偌大湖面比作锦绣一块,这就赋予湖面柔软的质感。诗人常将春波比拟地称为“毂纹”,杜甫道:“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便有同妙。下句的“照”字又将湖面比作明镜,“青眼”是充满喜色的目光。“美人照青眼”即美人见了湖水很开心。所以下两句说,本来昨夜愁很深。这时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不过诗句是“一夜愁正深,春风为吹浅”,这当中有一个跳跃,即:春风吹绿了湖水,湖水使美人开心,等于春风吹浅了深愁。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诗句就突兀奇妙耐人玩索。而两句中“深”、“浅”二字构成跌宕,又有唱叹之妙。 不信湖中好,侬身别有家。翻愁岁华尽,不敢采莲花。 第二首写采莲女伤逝的情怀。“不信湖中好,侬身别有家。”这两句很耐味,关键在于“别有家”三字,是指湖边的娘家,还是将归的婆家。看来是指后者。盖西湖女儿以湖为家,身既长成,又当别有所属。她实在舍不得湖上这个家,“不信湖中好”是违心的话,她此刻唯愿将去的那家更好。但这没有把握。“侬身别有家”表现出一种忐忑不安来。所以以致她宁愿留住岁华,但愿推迟那个日子的到来以致于不敢采莲花了。因为莲花一尽,岁华亦逝;似乎留住莲花,也就留住了岁华。“翻愁岁华尽,不敢采莲花”是痴话。而此诗之妙便在傻趣。 风落平沙稻,霜垂别渚莲。西湖三百亩,强半富儿田。 第三首写湖畔田亩及其归属。“风落平沙稻,霜垂别渚莲。”秋来收获的季节,湖畔平地稻田熟了,风吹稻浪,霜打莲子,别是一番景致。这是写景,也是起兴。“西湖三百亩,强半富儿田”,第三句仍承上写景而来,写湖畔田土之广。末句却横斜中杀出一意,仿佛半路里遭抢劫似的。突然算起土地所有权的帐来。说大好湖田,被少数富儿占了半数以上,则多数贫户占得几分几亩,可想而知。这种袭击式写法和诗中批判性内容,非常合拍,令人击节。 草碧明沙际,花红试雨初。官船荡李桨,惊散一双鱼。 第四首写湖上的闲情。“草碧明沙际,花红试雨初”,上句写湖畔草色已鲜,倒也平平;下句写雨后花儿更红,“试”字极有意趣,似乎是经过一番雨洗,重新描妆的女儿,有拟人意。湖畔是这样春意弥漫,是适合恋爱的季节。三四句却故作扫兴:“官船荡李桨,惊散一双鱼”。“李桨”就是“兰桨”,桨的美称,换字协律而已。湖中春水游鱼,何止一双?官船一路划来,不知惊散鱼儿多少!诗人却只说“惊散一双鱼”,便很有趣味了。这是多情人眼中的湖景,在他看来,官船的到来,破坏了湖畔的幽静,大不宜于怀春男女。此语不好明言,只好怪它无情地“惊散一双鱼”,这是无理的怨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