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秋兴八首 (其五)》 - 杜甫 -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 |
释义 | 《秋兴八首 (其五)》 - 杜甫 -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此诗起句以蓬莱宫阙起,蓬莱,仙山;终南,仙窟;承露金茎,乃求仙之物。取景设色,都在神仙一边。(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三) 【诗例】 秋兴八首 (其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解析】 “取景设色”原属于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取景是画面宏观布局中的内容,包括透视角度的选择,对景物的取舍,景物间点面、虚实的配合及远近层次安排等。设色,即所谓“随类赋彩”。不同的色彩赋予不同的感情,画家作画要用恰当的色彩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因为“诗是无形画”(郭熙《林泉高致》),“诗中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法国艺术家拉宾语),所以金圣叹就从取景设色角度来分析和概括这首诗的写景技巧。 诗歌的取景设色与绘画一样,都是出于表现某种情思的需要。在这首诗里,诗人杜甫从夔州北望长安,追忆开元天宝年间帝京建筑的辉煌壮丽,其取景设色都突出人间仙境的特点。试想盛唐时的长安,宫阙胜迹多不胜数,作者却只着眼于蓬莱宫、终南山和金茎承露盘,就因为这三处景物都带有“仙气”,这正是作者的“设色”。对以文字为传播媒介的诗歌来说,所设之色只能是感情色彩。在这首诗里诗人要抒写的是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南山”表现宫阙雄伟,“霄汉间”显现金茎高耸,再承以 “瑶池”、“紫气”的想象,更渲染了当年的娱乐升平景象,也为诗的开端设下了“晏安日久”的色调。正是在这金碧辉煌的蓬莱宫,杜甫曾向唐玄宗献过三大礼赋,并且在青琐门外列过朝班,这和身老夔州,卧病沧江的现实恰好形成强烈的对照!由此可见,诗中取景设色的目的之一是为诗人的抚今追昔做好铺垫。 其次,这种取景设色还在于讥讽唐玄宗和汉武帝有同一辙,“留意神仙”。“蓬莱”、“承露”字样也表现了朝廷晏安日久,惟愿长生。然而“日望王母之降瑶池,岂知皇舆之幸巴蜀;日望紫气之满函关,岂知两京之化灰烬”(金圣叹《杜诗解》卷三),真是不胜悲者。南宋文天祥评论杜诗说:“盖以咏歌之辞,寓记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 (《集杜诗·自序》)诗中取景设色的目的之二是为“明无臧否,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张本。 总之,取景设色作为诗歌描写景物的一种技法,是通过对描写对象的筛选来渲染一种气氛和色调,从而烘托诗人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技法也累见于杜诗的其他篇什,它是杜诗艺术风格的一部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