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蒋介石获释
释义

蒋介石获释

宋氏兄妹12月22日乘机离京,中途在洛阳停留。宋美龄严令驻洛阳的国民党军队,在未接到蒋的命令时,空军不得派飞机飞往西安,陆军停止向西安进攻。宋氏兄妹飞抵西安稍事休息后,便前往玄凤桥高桂滋公馆看望被关押在那里的蒋介石。蒋突然见到宋美龄十分惊异,“愀然摇首,泪潸潸下”,蒋要求宋美龄等与张、杨谈判时,不要“签订某种文件”[1]。宋美龄向蒋通报了南京的情况,劝他珍惜生命,不宜再轻言“殉国”,而要“为国家努力”。
宋美龄会见张学良,批评张“性太急切,且易冲动”,行动“躁急”。张向她申明兵谏“动机确系纯洁”,绝无“伤害委员长之意”,表明“不要钱,不要地盘”,唯一目的是要蒋答应抗日,至于签不签文件均可。宋见张态度诚恳,“深信其言之由衷”,承认其行动有异于“旧时军阀”。她希望张早日结束事变,释蒋离陕。张表示他个人“亟愿立即恢复委员长之自由,惟此事关系者甚众,不得不征求彼等之同意”。宋催张速将其意转告杨虎城等,并说:凡愿见她者,她均可见,“凡委员长不愿见者,余皆愿代见之”。张学良当夜与杨虎城等商谈后告诉宋美龄:杨及其部将认为“所提之条件无一承诺,遽释委员长,岂非益陷绝境”[2]?
宋美龄在23日和24日两次会见周恩来。“第一次,周首先说明中共没有参与兵谏,并阐明中共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然后,周从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困难和曲折谈起,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团结抗日,一九三五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又变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但蒋介石对团结抗日要求始终不予理会,当前,是改变政策的好机会,望他们兄妹劝蒋回心转意,这对国家、对个人均有好处。宋说:既然中共有诚意,应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周说: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并且指出除蒋介石外,全国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人。周又谈到国防、经济上的问题,对唯武器论和抗日长期准备论作了分析和评论[3]。宋希望周劝说杨虎城同意早日释蒋。这次长谈二小时,并约次日再见面。第二天再见面时,宋美龄对周说:“我等均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4]
宋氏兄妹来到西安,促使蒋介石同意了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蒋指定宋氏兄妹作为他的代表与西安方面谈判。他说,双方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人格”担保,回京后分条逐步实施,但不签署任何文件。
23日,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举行会谈。周恩来提出六项主张,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战”,中央军“撤兵至潼关外”;“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5]。周表示,蒋只要接受并实行上述条件,中共、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
宋子文表示同意上述六项条件,并阐述了如下具体实施意见:“提议先组织过渡政府,三个月后改造成抗日政府。目前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璈、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推荐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宋子文为副院长兼长财政,徐新六或颜惠庆长外交,赵戴文或邵力子(张、杨推荐)长内政,严重或胡宗南长军政,陈季良或沈鸿烈长海军,孙科或曾养甫长铁路,朱家骅或俞鹏飞长交通,卢作孚长实业,张伯苓或王世杰长教育。”周恩来“推宋庆龄、杜重远、沈钧儒、章乃器等入行政院”。宋力言“此为过渡政府,三个月后抗日面幕揭开后,再彻底改组”。周表示“原则同意,要宋负责。杜、沈、章可为次长”。
宋提议“由蒋下令撤兵,蒋即回京,到后再释爱国七领袖”。周恩来“坚持中央军先撤走,爱国领袖先释放”。
周还提议:“在这过渡政府时期,西北联军先成立,以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成立联合委员会,受张领导,进行抗日准备,实行训练补充,由南京负责接济。”宋答:“此事可转蒋。”
周提出:“在蒋同意上述办法下,我们与蒋直接讨论各项问题。”宋答:“可先见宋美龄(子文、学良言她力主和平与抗日)。”[6]
24日,双方继续谈判,宋美龄也来参加。周恩来当天将这次会谈结果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
(子)孔、宋组行政院,宋负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人意政府,肃清亲日派。
(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两宋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线已退)。
(寅)蒋允许归后释放爱国领袖,我们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
(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蒋停止剿共,并可经张手接济(宋担保我与张商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辰)宋表示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会,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蒋表示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
(巳)宋答应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与孙夫人商办法。
(午)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
(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
(申)蒋回后发表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
(酉)宋表示要我们为他抗日反亲日派后盾,并派专人驻沪与他秘密接洽[7]

双方意见既趋一致,周恩来便于12月24日晚会晤蒋介石。周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看着周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回答说:“只要蒋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8]周接着问蒋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抢着回答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介石接着向周恩来表示:“(子)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我(指周恩来——引者)解决一切(所谈如前)。(寅)他回南京后,我直接去谈判。”[9]
至此,蒋已基本上接受了西安方面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条件。释蒋返京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可是,在什么样条件下释蒋,西安各方面的意见并不一致。张学良认为蒋介石已接受抗日条件,主张立即无条件释蒋;杨虎城担心蒋报复,主张有条件地释蒋;张、杨的部下也大都主张有条件地释蒋;中共也主张有条件地释蒋。中共中央提出的释蒋条件是:南京政府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蒋介石发表内容相同的宣言;全部中央军向豫绥两省撤退;部分地释放爱国分子和共产党员。宋氏兄妹却一再要求张即刻放蒋,争取圣诞节蒋能回到南京。张学良面对双方压力,担心拖下去会出乱子,决心早日释蒋。24日下午,张对情绪激烈的设计委员会成员们宣布,他即将释蒋,并要亲自送蒋回京。张说:“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天大的事,做错了一点,我们担不起。”[10]他解释要亲自送蒋回京时说:“这次事变,对蒋是个很大的打击,我们现在不但要放他走,而且今后还要拥护他做领袖,还要同他一起共事。所以,我们现在万不能再难为他,我们要给他撑面子,使他恢复威信,今后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我亲自送他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我亲自去也可以压一压南京反动派的气焰,使他们不好再讲什么坏话。”[11]
24日晚,张对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正式宣布,他即将放蒋,并亲自送到南京,向中央请罪,恢复蒋的威信。王以哲等怕蒋变卦,劝张不必送蒋到京。张坚持要送,并向他们交代:关于东北军,听命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听命杨虎城;有事多和周恩来商量。
25日中午,宋子文去新城大楼恳求杨虎城同意放蒋,杨仍坚持没有保证条件不能放蒋走。下午,张学良约杨虎城来对他说:“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我今天决心送蒋走。我想我在几天内就可以回来的,请你多偏劳几天。假如万一我回不来,东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12]杨对这样放蒋有意见,但他一向尊重张学良,此时又为张的真诚所感动,同时也因为近来他也听说十七路军军官在酝酿什么事情,怕出乱子,于是便慨然同意了张的意见,并同张一起送蒋去机场。下午3时半,他们乘汽车从蒋的住处出发,直奔西郊机场。张、杨怕部下知道会出事故,行动十分秘密,连周恩来也没通知。
蒋介石登机前对张、杨表示:“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实现,你们放心,假如以后不能实现,你们可以不承认我是你们的领袖。”他把答应的条件又重复一遍:“一、明令中央入关之部队二十五日起调出潼关,从本日起如再有内战发生,当由余个人负责。二、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三、改组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纳抗日主张。四、改变外交政策,实现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国家。五、释放上海各被捕领袖,即下令办理。六、西北各省军政,统由张、杨两将军负其全责。”[13]
张学良登机前把事先写好的手谕面交杨虎城,内容是请杨自25日起代理他的职务,万一有事,东北军要听从杨和于学忠指挥。
下午4时,蒋同宋美龄乘坐的飞机起飞。宋子文同张学良乘坐张的飞机也随即飞往洛阳。
周恩来听到报告,方知张已送蒋去机场,他匆忙赶到机场想劝阻张不必送蒋去京,但他到机场时,张乘坐的飞机已飞上了蓝天。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