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著名闽籍科家学及其成就
释义

著名闽籍科家学及其成就

(1) 曾公亮与《武经总要》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人。天圣进士,历任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曾公亮知文通武,著述丰富,惜多散佚。有幸的是由他负责编撰的军事科技著作《武经总要》,尚较完整地流传至今。
《武经总要》在军事科技史上有三项突出贡献:其一,记录了几十种冷兵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宋军事史上攻取守拒的器械名数。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历代军事器械、筑城技术、城战战略战术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其二,书中“火炮火药法”、“毒药烟球火药”和“蒺藜火球火药法”等,描述了硫磺、焰硝、松脂等配料的比例和操作程序,以及所制成的不同类型的火药,并叙写了八种火球类火器和两种火药箭类火器的功能性状。这是世界上对火药配方、制造工艺和军用火器的首次完整记载。其三,是书在编写体例上,具有比较严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兵书著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茅元仪《武备志》等书的体例,即以此为蓝本。
(2) 蔡襄的《茶录》与《荔枝谱》
蔡襄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知泉州时主持过洛阳桥的建造;还对福建特产茶叶与荔枝进行了悉心观察研究,撰成《茶录》和《荔枝谱》,对植物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茶录》分上下篇。上篇“论茶”,列“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诸目,论及茶叶的色、香、味判别和各类茶叶的加工、收藏、保管及斗茶的过程等。下篇“论茶器”,列“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目,记载了各类制茶工具和品茗工具的制作、质地和用途,并兼述烹茶技巧和品茗方法。书中关于判别茶性和藏茶、炙茶等技术处理的论述,至今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荔枝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分“原本始、标尤异、志贾鬻、明服食、慎护养、时法制、别种类”七篇。主要论述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郡所产荔枝的品名、种类、产地分布、生长特征及栽培、鉴定、品评、加工、贮藏、防治病虫害、食用功效等。其中所叙荔枝品种资源、生态生理特征,具有很高的植物学价值。书中提到的加工荔枝的红盐法、白晒法(出汗法)、蜜煎法、晒煎法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宋代福建的荔枝生产加工技术和保鲜工艺,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3) 苏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同安人。庆历进士,历官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兼枢密院事等。为官清廉,颇有治国之才。其在科学上的成就是主持编纂了《图经本草》,制造水运仪象台,撰写了《新仪象法要》。
苏颂主持编纂《图经本草》,“裒集众说,类聚铨次”(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五),并深入民间,广泛搜集药物,多方考察鉴别,重新分类研究,认真标样绘图。在编撰体例上,又首创以药带方的本草学体例,对后世本草学著作的编撰影响甚大。
《图经本草》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产地、花形、果状、生长环境、采集季节、鉴别炮制及主治功用等,订正了前代本草的不少谬讹,并提供了配方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北宋时期民间用药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药物学发展的水平。书中还记录了大量有关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食品工艺、中外药物交流等各种资料,深受历代好评。
元祐年间,苏颂率众反复试制,精心审核,制成水运仪象台,并撰写了《新仪象法要》。水运仪象台首次把浑仪、浑象、司辰构成一个完整的天文仪器系统,率先实现了天文观测的自动化。水运仪象台顶部的脱摘板装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室活动屋顶,它开创了近现代天文台自动启闭圆顶观测的先河。其控制中心机构——“天衡”系统的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类似现代机械钟表中的锚状擒纵器,这项发明比欧洲人约早了六百年。苏颂所撰的《新仪象法要》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天文仪器专著。书中所描绘的四十九幅机械图,是已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机械图纸。五幅星图、九幅四时昏晓中星图共描绘了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星,所绘星数之多和以横圆图形式制图的精确度,均为此前我国星图中所未有。总之,此书集中地反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仪器和机械制造的最高成就。
(4) 宋慈与《洗冤集录》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人。嘉定进士,当过通判、知府、提点刑狱等官。在他六十二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录》以下凡数家,会而萃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篇,名曰《洗冤集录》”(《洗冤集录·序》)。该书在阐述如何判断自杀、他杀、灾害性死亡、自然死亡等各种死亡状况时,维妙维肖,深入浅出。对尸体外表的检验有原理、通则、实例、方法,实用性强,指导性广。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包括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生理、病理、药理、诊治、急救等。该书不仅汇集了我国宋代以前的法医知识和刑官经验,而且还成为元、明、清三代检验尸体、判断案情、论罪科刑的办案指南。其中对尸斑、尸变、溺死、自缢、杀伤、自刑等情况的判断,对自缢、溺水、中毒、中暑、杀伤、冻死等急救的方法,符合近现代法医学理论,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洗冤集录》刊行后,很快被译成朝鲜、日本、英、法、俄、德、荷兰等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法医学有奠基、开拓之功。
(5) 陈修园及其医书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号慎修。长乐人。陈氏世代业医,修园幼承庭训,通医理,辨药性。中举后,任知县、知州,公余诊病著书,以医术闻名。
陈修园一生著述医书数十种,为医林中罕见。在目前被确认为陈修园所著的十六种医书中,大多数是医学普及读物,百年来成为许多中医课徒的必备参考书。他善于用深入浅出、通俗易读的文字来表达高深隐奥的医理,为后世学医者启开升堂入室之门。
陈修园于医尤精于《伤寒论》,是宋代以后伤寒学派中维护旧论的中坚分子。所撰《伤寒论浅注》由浅入深,提撷精髓,与《内经》《难经》幽旨相发明。《伤寒医诀串解》则融会诸家之说,深得伤寒六经六气之旨。他提倡用分经审证之法来研究《伤寒论》,多发前人所未发。
(6) 丁拱辰和《演炮图说辑要》等
丁拱辰(1800—1875),一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晋江人。年轻时随父四出经商,漂洋过海,遍游异邦,悉心考察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船舶炮式。
鸦片战争爆发后,丁拱辰目睹英军恃仗炮火侵略海疆,清廷战败,民族受辱的惨状,拍案而起,将多年来的考察所得及有关西洋火炮的资料,积页成卷,编成《演炮图说》。并亲自负责督率团练炮手,传授演炮之法。后来,他深入兵营战地,比较中西各种炮式,取得了大量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重新修订了《演炮图说》,1842年以《演炮图说辑要》刊于泉州。该书以图说的形式描述了当时西洋各国先进火炮的构造与应用技术,各种战船、火轮车、火轮船、炮弹的结构、性能与使用方法,各类炮台、炮位的修建和安置,以及他自己改进的炮兵机械和测量火炮射击度数的“象限仪”等。
1849年,丁拱辰主持铸造了各种大小火炮百余门,还兼造了一批火药、火喷筒、抬枪、鸟枪等,试验效果甚佳。他便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演炮图说后编》,补充说明了各种火炮和小型武器的制作、铸弹配药、火炮的操纵演练及火药库的制式等。洋务运动期间,已逾花甲的丁拱辰继续研制西式武器。1863年又编成《西洋军火图编》。至此,丁拱辰的“演炮”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一位介绍西方先进军火科学的先驱者。
(7)郭柏苍的《海错百一录》和《闽产录异》郭柏苍(1821—1896)字蒹秋,又字青郎。侯官人。少好攻读,殚心于天文、地理、河运水利、文学、历史、乡邦掌故等。著述宏富,其中《海错百一录》和《闽产录异》是记录闽台地方物产资源的重要科技文献。
郭柏苍以“数十年所见者,证之老渔。而老渔所见者,粗细必记,不厌其鄙。又以老渔所闻者,证之诸书”(《海错百一录·序》),编成了广征博采的《海错百一录》。是书分“记渔、记鱼、记介、记壳、记虫、记盐、记菜”诸篇,附记“海鸟、海兽、海草”等,对闽台两地海错的各种俗名学名、体形状态、生活习性、具体产地、食用味道和价值、诸书记载的异同等等,都作了分门别类的描述。并将所见所闻闽台渔民捕鱼工具、作业方式及水产养殖方法,一并做了介绍。全书分辨众异,考证周密,共记录了闽台海域常见的鱼类和贝类四百多种,保存了大量的海产资源资料,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郭柏苍晚年认为,闽中虽然物产丰富,但“七闽八蛮,梁、隋以前,不入内州,其土物多经典史册所不载”;而且旧志所载,或“讳今以造古”,或“互相抄袭,无其物亦记其名”。所以,他将自己一生“耳目所及,犹能记忆,比而订之”(均见《闽产录异·序》),撰成《闽产录异》。全书分“谷属、货属、蔬属、果属、药属、木属、竹属、藤属、花属、草属、毛属、羽属、鳞属、虫属”等十四门类,内容丰富,叙述明了,考证有据,具体而微。该书所记以福建物产为主,兼及台湾。如“谷属”中,除了详细地介绍数十种福建地区的稻、麦、粟、黍、豆等各种名称、具体产地、生长习性、耕作技术、收获季节、蒸煮方法、食用价值及应注意的事项外,还在“早占城、晚占城”条目下,附注了“独台湾下淡水,间有三获者。”总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闽台地方土特产的科学参考文献。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