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祖父)(童诗四帖(选一首))([香港]戴天) |
释义 | 《祖父)(童诗四帖(选一首))([香港]戴天)《祖父·童诗四帖(选一首)·[香港]戴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祖父 爸爸说祖父看不见东西了 我从来就不相信 妈妈说那的确是真的事 我始终不愿意承认 老师说:双亲的话要听 (但不是祖父的眼睛) 友伴问:你为什么说谎 (但我以为最诚实) 比如那天我替祖父读报 标题上写着“家乡新事” 老人家便诉说三十年来 一笔一笔辛酸的家国 比如那天我替祖父读诗 只念到“少小离家”四个字 就看见祖父好像望远 从千百里外含来了一滴泪 《祖父》是组诗《童诗四帖》之四,全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出。 “祖父看不见东西了”。爸爸、妈妈、老师、友伴,都这么对“我”说,——这无疑强调了“祖父看不见东西了”这一事实的确凿性。并且这种强调,语气是越来越重,层层递进:“祖父看不见东西了”(爸爸)——“那的确是真的事”(妈妈)——“双亲的话要听”(老师)——“你为什么说谎”(友伴)。而“我”断然拒绝“祖父看不见东西了”的说法,态度也越来越坚决,可说是“水涨船高”,如对于友伴的诘问,“我”的回答是:“但我以为最诚实”!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诗一开始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这无疑增强了诗的可读性,使原本是平直浅显的诗的语言饱孕着一股诱惑力,促使读者饶有趣味地去寻找其中答案。诗中持不同看法的双方如一架天平,一边是多数,一边是少数。显然,天平倾斜于持“祖父看不见东西了”这一态度的多数派。但诗情的发展表明,诗所肯定的恰恰是“我”的态度。诗人在这里运用的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以此突出和强化“我”的感受的真实性。 既然双方分歧的焦点是祖父究竟是否丧失视力,所以紧接着诗对“祖父”形象的刻划也就围绕着这一焦点展开。祖父实在是看不见东西的,不然,何以要“我替祖父读报”、“我替祖父读诗”?祖父实在是看得见东西的,不然,何以“我”只读了标题“家乡新事”,祖父“便诉说三十年来/一笔一笔辛酸的家国”?何以“我”只念到“少小离家”四个字,祖父就望见了千百里外的故乡? 这无疑是一个悖理。个中奥秘在于:祖父双目失明了——这是事实,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否认“祖父看不见东西了”,换句话说,也就是肯定祖父看得见他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我”的这种独特感受正是一颗纯洁无邪的童心活泼泼的表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和祖父朝夕相处,祖孙情深,“我”对祖父的感情肯定是“友伴”无法拥有的,所以,尽管“友伴”也具有儿童思维的特征,由于缺少“感情”这一催化剂,他们就不可能像“我”一样,以对祖父的深情为内心世界的辐射点,将情感投射在祖父身心上,生成“我”所独有的主观感受,并认定此乃真正的客观现实。诗的结句是《祖父》的唯一奇句,不说祖父流泪,而说祖父“从千百里外含来了一滴泪”,这依旧是儿童天真烂漫的奇思遐想的流露。《祖父》自始至终没有游离抒情主人公——“我”的特定身份。诗既刻划了祖父的形象,又捧献出了“我”的一颗未经世俗污染的童心,诗人似乎更钟情于后者。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