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芜湖县学记碑
释义

芜湖县学记碑

在今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内大成殿(古称芜湖学宫或夫子庙)东侧墙壁。全称为《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仁宗皇帝下诏州县立学。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芜湖始建学宫,占地72亩,为芜湖历史上第一个高等学府,是文人读书,祭孔的地方。崇宁二年(1103年)县令林修奉诏广拓学宫,由当时宋礼部尚书黄裳撰文,著名书法家、知无为军的米芾书写。现今,米芾所书的《芜湖县学记碑》真迹还在,而碑侧行书石碑在清末就已佚失。碑文主要是记述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朝廷下诏推广神宗的“三舍选士”法,当时芜湖县令林修“奉诏从事”,广拓学宫,并“率闾里子弟来就教育,推布教条考察之法”等。字体行书,笔力苍劲,刻技精良。为米芾生平传世杰作之一。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散文〕 “芜湖县学记碑”竖立于芜湖县学宫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东侧。县学宫辛亥革命后改为襄垣中学,现为第十二中学;大成殿则已成为十二中的图书阅览室。在大成殿两侧,竖有四种珍贵的碑刻。《芜湖县学记碑》是其中的一块,该碑乃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所写。米芾,字元章,苏州人,因长期寓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米芾性情耿介,倜傥不羁,喜爱金石玉器。尤爱奇山异石。奇特的性格,助成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独有的风格。北宋崇宁三年,米芾知元为军时游历芜湖,受到芜湖县令林修的热情款待。当时,正逢芜湖学宫重修竣工,林修便请米芾留字,于是米芾就写下《芜湖县学记》。该碑书写潇洒遒劲,如龙腾舞,被公认为米芾书法代表作。芜湖人习惯把《芜湖县学记碑》称为“米芾宫”碑,因为米芾晚年曾任礼部郎官,而礼部郎官被人称为“南宫舍人”,简称“南宫”,所以米芾有“米南宫”之称。一些来自日本、东南亚一带的的文化人士,甚至专门慕《芜湖县学记碑》而来芜湖,都以面睹此碑而为快事。此碑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舒咏平)


〔民间文学〕 说起这块碑刻,有一段传说。北宋崇宁二年,芜湖县令林修奉诏广拓芜湖学宫,不日重修竣工,按理应立碑志事。县令请礼部尚书黄裳作记,碑文撰好后,县令派人千寻万觅把全县字写得好的秀才都召来,但一试笔墨,都不满县令之意。这如何是好?县令急得抓耳挠腮,心事重重,到外地请名家来写,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名家不一定愿意赏脸。正在县令烦恼不安之时,手下人急匆匆地来报:“知无为军的米芾大人来芜游历,已到县衙外。”县令一听,喜出望外,脸上愁云一扫而净,又恐听错,追问了一句:“可是那位书法名闻遐迩,性格奇特,人称‘米颠’的米芾?”手下人答道:“正是! 正是!”县令举手加额,连声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快请!快请!”接着,他急向门口奔去。由于太激动,过门坎没注意,差点绊了一 跤,倒是米芾上前扶了一把,问及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儿。县令抬头看到米芾,果然名不虚传:眉目清秀,风流倜傥,气宇轩昂,县令并未直接回答,先请米芾进屋,摆下洗尘酒宴。酒过三巡,寒喧一番之后,才提起书写碑文一事,米芾听了,淡然一笑,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县令大喜道:“米大人能为学宫碑文泼墨挥毫,实乃本县之荣耀。”酒宴之后,县令吩咐下人笔墨侍候。米芾趁着酒兴,拿起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酣畅流利,无一败笔。在场的人看了,个个瞪目结舌,呆若木鸡。那碑文用笔俊迈,超妙天然,雄健清新,有沉着凝重,快刀利剑之势。县令待墨干,急令下人收藏,并又派人去找全县最好的石匠,将字刻于碑上。据说,米芾手书学碑之体,也是他存世手迹中唯一真书。

(张孝康 整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