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脉似根同:融通效应 |
释义 | 脉似根同:融通效应无论是迫于社会规范对心理的控制,还是中国文人阶层的敏感与无奈、中国妇女的底层心态,都必然造成或强化为收敛的行为特点,即便狂放,也习惯于有所遮蔽,从而积淀为艺术审美上的含蓄美倾向。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笼罩了中国的整个传统艺术领域、尤其是文人艺术领域。文人们在琴与书法等抽象艺术中寻觅隐逸、遁世之道。传统器乐曲的名称如《汉宫秋月》、《渔舟唱晚》、《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雁落沙滩》、《潇湘水云》等等,均用曲折、隐蔽的借物喻情,即含蓄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土地上,汉族以外的相当一些民族也具有审美上的含蓄倾向,其形成背景比较复杂。有的是经济生活与汉族较相似而大量吸收汉文化,如朝鲜族、傣族;有的是与汉族长期杂居如回族、满族。不管是基于他们本民族的文化,还是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音乐中的含蓄美倾向多半离不开收敛型的文化背景。只有蒙族音乐较特殊,有人认为,它的含蓄美倾向恰恰是无拘无束的草原游牧生活导致的。草原上人迹罕见,孤独、寂寞的生活使人们习惯于内省、冥想,草原长调的散节拍与抛物线状旋律进行的结合恰是让思绪任意飘散的音响化表现,而它的八度下跳则把人带入深沉的柔情。游牧生活的自由行为使蒙古民族有着直爽、开朗的性格,所以他们民歌中的含蓄美与低眉敛首的行为无关,是一种内省、深沉的情绪,因此也不表现为外在和浅显——从这个意义上,它仍属含蓄美。另外,蒙族是中国除汉族外最大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又是与汉文化关系最密切、最长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上,蒙(匈奴)汉时而打仗,时而和亲,拉拉扯扯数千年,一度蒙族还入主大江南北,建立元朝,成为全中国的统治者;而汉文化又以同化能力著称。应该说,蒙汉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是在所难免的。蒙族音乐的含蓄美固然主要源自它本民族马背文化的深厚底蕴,但很难说它与收敛型的汉族音乐文化毫无关系。 恰如偶然碰落果子的人,以后便有可能知道靠摇动树枝去收获果实;偶然落水又挣出水面的人,日后便有可能懂得摆动双脚可在水里浮游。不管中国含蓄的审美倾向生成的原因如何复杂,它已是中国人牢牢把握在手的审美特色,并依此在艺术上(包括音乐上)美出了魅力,美出了档次,美出了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含蓄境界——“幽淡的、微妙的、静寂的、洒落的,没有彩色的喧哗炫耀,而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宗白华《艺境》)。中国音乐文化在这方面的成就,实实在在是中国人智慧的表征,是中国悠久文明的表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