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聂以道 |
释义 | 聂以道一个贫穷的农村青年,拾到十五定钱,见左右无人就收留起来,用它买了米肉,本以为会博得老母欢欣。不想母亲大怒,令其送还。青年无奈,只得回到拾钱处,见一人在寻物,就把钱还给了对方。谁料失主不仅不道谢,反诬陷青年藏匿了一半,于是闹到了县官聂以道的衙门里。经过聂的周密调查,断定母子二人所讲的是真情,当即裁判失主的钱与青年拾到的钱无关,并将十五定钱赐给了拾者母。这一判决赢得了赞扬。 以上就是笔记小说《聂以道》的大致情节。区区四百字,为我们讲了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仔细品味,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故事的主题具有特色。一篇这样短的小说,竟有两个主题:前部分讲的是拾金不昧、重义轻利的伦理道德,后部分讲的却是公平断案、抑恶扬善的法度和官风。这种主题思想和转换,为小说增加了难度,但也增添了魅力。特别难能的是从结构到行文上,丝毫看不出作者在主题转换上有什么雕琢痕迹,圆润而自然。不知不觉中,拾金不昧的主题已经确立,读者的注意力被失主和还者的冲突自然地引向了公平断案的第二主题。这种转变实际上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活动,确切地说,是通过青年的活动得以实现的:他从家来到集市再返回,这段表现了第一主题;再次回到集市,已展开了第二主题。而此时,他也不再是主人公,而将主角让位于县官聂以道了。 主题的变换,主人翁的变换,中心思想的变换,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这种变换使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空间极大地丰富起来。由于难度较大,故较少有人尝试,但一俟成功,就会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聂以道》的另一特色是它的人物塑造。全篇四个角色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男青年有着古代农村青年孝顺、憨厚、倔犟、淳朴的特点;与之相比,失主的贪婪、蛮横、奸诈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一个奸商或贪利者的丑恶嘴脸;母亲的贤良、重节气、严教诲;聂以道的廉洁、公正、智慧、明断更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四个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各自的言行展现的,全篇找不到一句修饰主人公心灵的词汇,但褒贬自见,这种通过对话和动作渲染人物风度的描写手法,正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形象的特点之一。 《聂以道》的第三个特色,是它的对话。几个人物所以能生动地跃然纸上,与全篇近三分之一字数的对话是分不开的。其中最精采的首推母亲的语言。当她听到儿子的叙述后,从怀疑到震怒,到劝还,到胁迫;当儿子表示愿意送还后又为其出主意,最后,讲到“一世未尝有钱”,“一时骤获,必有祸事”,除表现了老人高风亮节,训诲儿子严格和耐心外,还深刻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宿命、因果报应等落后观念对一个良家妇女的浸染。书中失钱者虽然只说了一句话,但其贪婪无竟、无情无义的心态已展露无遗。聂以道最后的判决,简短明了,憎爱分明,体现了他的睿智、果断和善良心地,一下子树立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清官形象。 《聂以道》的第四个特色是它的思想性。作家与作品之间是一种血肉关系,作家的世界观、思想观念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聂以道》的作者杨瑀有着多年为官的经历,所写的小说内容大都来自他的亲身所见所闻。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清廉正直的官吏,他的思想意识、是非观念决不会离开那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因此,《聂以道》的故事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深层结构中,对于仁义、孝道、公正、清廉、诚实、重义轻利等道德规范的尊崇,对于宿命、因果报应、安贫乐道等思想的迷信。尽管包容了如此浓重深厚的思想内涵,但全文却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一切见诸于人物的行动和言谈举止,见诸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而文字又如此简练,篇幅是如此之精干,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拍案叫绝!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