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猴梨园》 |
释义 | 《猴梨园》明·徐芳2 余乡有乞者,负小簏牵猴至人家3,簏中所藏,皆假面服器,优人之所用者4。乞者敲小钲5,唱古本曲子,猴则披衣开簏,取假面啣口间,人立而嬉以应曲6。文则高拱缓步7,申申如也8;武则持械,击刺跳荡无弗合。或曲改而妇人,则于簏中取粉脸戴之,作纤步软态;若应哭,则以手拭目而歔9。进止款款10,居然老梨园也。 昔郦生嗤项王11,楚人沐猴而冠耳12。今其度曲合节如此13,沐猴何尝不可冠? 沐猴而冠,何必逊人耶14? 夫殊形异类,难在始教;及其技成,耳目心思,无非人,且无非古人矣!兽习而人,人习而兽。呜呼,猴乎! 1梨园:本唐玄宗教习宫中艺人之处,后用以称戏班,此处指演戏的人。2徐芳(生卒年不详):字拙庵,有《悬榻集》。3簏(lu):竹子编成的高箱。4 优人:演戏的人。5钲(zheng):锣。6应(ying)曲:适应曲调特点。7拱:拱手。8申申:和缓文雅貌。如:无义。9歔(xu);抽泣。10款款:徐缓貌。11郦(li)生:即郦食其,楚汉相争时刘邦的谋士。嗤:讥笑。项王:项羽。12楚人:指项羽。沐猴而冠:沐猴即弥猴,这是骂人的话,猴戴上人的帽子,意为虚有其表而无人性。按:《史记》记此语,并没指出是出自何人之口,《汉书》中说此语者为“韩生”,扬雄《法言》说是“蔡生”。本文指为“郦生”,可能是误记。13度曲:此处意为依曲调而动作。14逊人:不如人。 【析点】 猴戏为旧时代城乡街头所常见,本文记述了卖艺求乞、猴子串戏的生动场面。文题虽作《猴梨园》,文中记猴戏的文字也超过一半,但作者的用意却是在由“兽习而人”,讽刺当世之“人习而兽”,发抒他对世风混浊的不满。不过,此文客观上还是对古代民间技艺的一则生动记录,具有民俗学的价值。 文章先记事,由记事引发议论,由于创作目的不在记猴戏,所以记事简洁而具体,不多描写,不置赞叹,清晰明确而已。后半的议论从古人“沐猴而冠”的比喻,说到而今猴确实可以冠而似人,再说到猴之似人是由于“教”而成,最后从“兽习而人”突然一转而为“人习而兽”,亮明写作主旨,把读者的思路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然后在人与兽相互转化的感叹之声中戛然收束全文。对世风的讽刺之意,隐含于突然的转折与收束中,含蓄而深刻。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