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三条界阡陌,碧草千里铺郊畿。”诗句出处:《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劲气森爽竹竿竦,妍文焕烂芙蓉披。
载笔在幕名已重,补衮于朝官尚卑。
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自言拜辞主人后,离心荡扬风前旗。
东南门馆别经岁,春眼怅望秋心悲。
[以上叙嘉鱼。]
昨日嘉鱼来访我,方驾同出何所之。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日趁花忙向南拆,风吹柳急从东吹。
流年惝恍不饶我,美景鲜妍来为谁。
红尘三条界阡陌,碧草千里铺郊畿。
余霞断时绮幅裂,斜云展处罗文纰。
暮钟远近相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
酒酣将归未能去,怅然回望天四垂。
生何足养嵇著论,途何足泣杨涟而。
胡不花下伴春醉,满酌绿酒听黄鹂。
嘉鱼点头时一叹,听我此言不知疲。
语终兴尽各分散,东西轩骑分逶迤。
此诗勿遣闲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
白首旧寮知我者,凭君一咏向周师。
[周判官师范,苏杭旧判官,去范字叶韵。]
【注释】:
红:
①本义为浅红;桃红;粉红。后泛指红色。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浓盛。)②花的代称。张先《天仙子》:“明日落红应满径。”③通“工(gōng)”。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lěi),红女下机。”(释:放下。耒:农具名。)红尘:
①人间,人世。陆游《鹧鸪天》:“插脚~~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②指繁华热闹的地方。徐陵《洛阳道》:“绿柳三春暗,~~百戏多。”③指官场。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醒醉更无时节。”尘:
①灰尘;尘土。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②污染。苏轼《笏记》:“既尘美职,复玷名藩。”(藩:藩镇。)③踪迹;业绩。《宋史·南唐李氏世家》:“思追巢、许之余尘。”④世俗。宗教称俗世,隐者称仕途皆曰尘。《红楼梦》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⑤比喻战争;祸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洪武爷: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烟尘”连用,义同。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⑥重量单位。一分的万万分之一。《清史稿·时宪志一》:“微、尘、秒、忽,虽属无几,而总计之,便集少成多。”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条:
①树名。山楸。《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②细长的树枝。《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汝坟:汝水大堤。枚:树干。)③长的;长条的。《尚书·禹贡》:“厥草惟繇,厥木惟条。”(繇:茂盛。)④条理;秩序。《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纲:鱼网的总绳。)⑤条款;分项。《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科:条文。)白居易《与微之书》:“其余情况,条写如后。”⑥通达。《汉书·礼乐志》:“声气远条凤鸟翔。”(声气:指祭祀的歌声及牲体的香气。)⑦量词。用于长形的或分项目的。《汉书·刑法志》:“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大辟:死刑。)张鷟《朝野佥载》:“与之绳万条,以为钱贯。”界:
①地界;边界。《诗经·周颂·思文》:“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率:皆。)《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②界限。《后汉书·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界。”③接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强秦壤界。”《战国策· 齐策三》:“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④分界。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诗词之界甚严。”阡:
①田间小路。潘岳《藉田赋》:“遐阡绳直,迩陌如矢。”(陌:东西方向的小路。矢:箭。)柳宗元《田家》:“驱牛向东阡。”②田野。郭应祥《踏莎行》之四:“东阡西陌稼如云。”③坟墓。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共谁争昔事,几处有新阡。”④墓道。崔融《韦长史挽词》:“京兆新阡辟。”欧阳修《泷岗阡表》:“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克:能够。)[阡阡]通“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谢脁《游东田》:“远树暖阡阡。”(暧ài:昏暗的样子。)萧纲《南郊颂序》:“郁郁阡阡。”[阡陌]1. 田间小路。《史记·秦本纪》:“为田开阡陌。”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田野,乡间。贾谊《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
①田间的小路。陶渊明《桃花源记》:“~~交通,鸡犬相闻。”②田野,田亩。贾谊《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之中。”陌:
①田间东西走向的小路。《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泛指道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③通“佰”。钱一百为佰。《旧五代史·王章传》:“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缗:穿铜钱用的绳子。)碧:
①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青绿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里:
①古时乡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孟子·尽心上》:“制其田里,教之树畜。”②故乡;家乡。江 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③古代的居民组织。其编制以二十五家或五十家或百家为一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④里巷;里弄。《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⑤长度单位。市制五百米为一里。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铺:
(一)①门环的底座。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②陈设;展开。《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杨万里《暮行田间》:“水满平田无处无,一张雪纸眼中铺。”③普遍。《后汉书·班固传》:“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zé)可探也。”(二代:指殷、周。洪纤:大小。赜:深。)④通“痡”。病;痛苦。《诗经·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二)pù ①商店。张籍《送杨少尹赴凤翔》:“得钱抵了还书铺。”②驿站。《元史·兵志四》:“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郊:
①城周围的地区。《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国语·周语下》:“晋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于南郊。《礼记·祭义》:“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史记·文帝本纪》:“朕(zhèn)亲郊祀上帝诸神。”[郊社]冬至祭天于南郊称郊,夏至祭地于北郊称社。《尚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修:整治。享:祭祀。)郊畿:
都城的郊外。潘岳《金谷集作》:“何以叙离思,携手游~~。”畿:
①天子或诸侯所辖的都城周围的广大地区。《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国畿。”②指京都。即京城所辖之地。杜审言《赠苏味道》:“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③疆域;界域。宋之问《送李侍御》:“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④门槛。《诗经·邶风·谷风》:“薄送我畿。”(送我到门边。薄:助词。)- 上一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下一篇: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