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素冠 |
释义 | 素冠庶见素冠兮? 棘人栾栾兮, 劳心兮。 庶见素衣兮? 我心伤悲兮, 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𫗔兮? 我心蕴结兮, 聊与子如一兮。 见到您头戴素冠,形容憔悴,瘦骨嶙峋,我心忧伤痛苦难熬! 见到您身穿素衣,我心痛苦悲伤,恨不得与你同归黄泉。 见到您腿裹素𫗔,肝肠欲断,愿和您同赴黄泉。 《素冠》三章,章三句。《诗序》说:“刺不能三年也。”《笺》曰:“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世人不能行丧礼,作者幸而遇见这位能终三年之丧的孝子,便大加赞赏,以期引起世人的效仿。后人多从此说。宋人朱熹也持此说,他在《诗集传》中说:“三年之丧,贤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清人姚际恒认为此说不可信,并提出十条理由进行驳斥,他在《诗经通论》中说:“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又说: “何必泥‘素’之一字,遂迂其说以为 ‘刺不能三年’乎?”但姚先生也没明确指出此诗的主旨,而是认为“或如诸篇以为思君子可,以为妇人思男亦可。”这就从新的角度提出本诗的主旨。方玉润基本同意姚际恒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姚先生的观点,他在 《诗经原始》 中说:“无论素冠之为丧服与非为丧服,今仅凭一素色之冠,何以别其丧之长短乎? 岂三年之丧乃素冠,短丧之服不素冠乎?此必不可通之说也。”又说: “窃以为棘人素服,必其人以非罪而在缧绁之中,适所服者素服耳,而幸而见之,以至于伤悲,愿与同归如一,非其所亲,即素所爱敬之人,或桧君国破被执,拘于丛棘,其臣见之不胜悲痛,愿与同归就戮,亦未可知。”今人或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妻殉夫丧之作; 或认为是泛指对不幸者的同情; 或认为是一首女欲奔男的情诗。 将此诗理解为一首悼亡诗更切题意。一位妻子在遗容憔悴,即要入殓的丈夫面前,悲痛欲绝,在这生死离别的时刻,她抚尸痛哭,表达她对丈夫的深深爱恋和誓与同生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读之令人心肠俱裂。至于她的丈夫是一位何等样的人,又是因何而死,诗中并没有从正面去写,但我们从他的“素冠”、“素衣”、“素𫗔”这些素色服饰,看出他是身居下位的清寒之士。诗中只用 “栾栾”来描述死者的遗容,却并没写出他的直接死因。“栾栾”是形容人的瘦肌之状和憔悴之形,这位丛棘中的即将入殓的死者为何能这样瘦骨嶙峋,或为长期的疾病所折磨,或者遭遇了人生的不幸,蒙受了不白之冤而被折磨成如此模样。我们说它是一首悼亡诗,是因为诗中用大量诗句抒发了女主人公失去丈夫的悲痛欲绝的苦痛和怀念亡者的情意悱恻凄婉的情怀。“劳心兮”、“我心伤悲兮”、“我心蕴结兮”,正是表达她这种难以排遣的哀愁。而“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进一步表达她对丈夫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和誓死同归的炽烈感情。 本诗的最大艺术特点是纯用赋体,抒发主人公浓烈而真挚的情感,读起来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旧评此诗“庶见”二字最为传神,它将抒情主人公那种深深的忧伤和希望能与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的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表现抒情主人公对亲爱的人儿的真挚的爱和与亲人生死离别的悲怆之情。体现在文字上,全诗每一句的末尾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语气词“兮”字,包含着作者复杂而浓烈的感情色彩,它既表达女主人公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又抒发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的作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