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米芾《水调歌头》 |
释义 | 米芾《水调歌头》米芾《水调歌头》米 芾 米 芾 中 秋 砧声送风急①,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②。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③,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④。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注释 ①砧(zhēn)声:砧上捣衣之声,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风俗。②“不学”句:宋玉《九辩》:“悲哉! 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③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著名绿色美酒,唐宋文人笔下常见。④金瓯(ōu):金色的小酒杯。 仿米氏云山图 【元】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用《水调歌头》词牌写中秋,有与苏轼争胜之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当时负有盛名,相和者甚多,但它们往往因袭苏轼对月怀人的词意。米芾的这首词却不写怀人,也没有过多地写月景,而是专刻画词人深邃隐约的内心,有新意。 词的开篇从阵阵的捣衣声着笔,未有一字写秋,而悲秋之意已显。作者听到捣衣之声,方才意识到时节已是秋季。秋风吹过,涌起一阵寒意,就仿佛是捣衣声把秋风送来了一样。本句描写看似不合理,但却刻画出作者极细微的心理变化。“蟋蟀思高秋”句与第一句对仗,蟋蟀的鸣叫往往也能触发古人的秋思。这里作者同样是说自己听到蟋蟀悲鸣才忽然意识到已是“高秋”,其手法与前句完全相同。这两句词着重写秋意给作者的独特感受,强调个人为外物所感发而引起的内心变化,看似不符合事理逻辑,却符合心理逻辑。作者在被“秋声”所感而知秋的情况下,却说“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了他旷达豪放的襟怀。自宋玉《九辩》唱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之句后,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所有有关秋意的作品都被悲秋所占领(刘禹锡的《秋词》因与众不同而成名,其首句亦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本词作者一反前人,在开篇渲染了一番秋意之后,却猛然喊出不悲秋的豪言壮语,这一转折,使得全词文气一振。 “收拾凄凉兴况”一句紧承前面的转折,但“凄凉兴况”仍需要收拾,正暗示着作者心中本有凄凉,只是强打精神、故作旷达而已。然既已收拾好了凄凉,又有樽中美酒,这境地自然也有无限的快慰。但作者却偏偏又忽然陷入“不胜幽”的感伤,这又是一个转折。这个转折并不突然,因为前文已作了铺垫,如开篇的秋意、需要收拾的“凄凉兴况”以及没有说明原因的借酒浇愁,这种种都暗示了作者内心实际上充满了哀伤。而中间的强作欢欣愈加显出悲意之深。自此,上阕经历了“悲——欢——悲”的转变,感情铺垫已足,此时再引出主角“明月”,显得自然而郑重。“多情”二字写月色之柔美,能给人深深的安慰,“明月挂南楼”之恬静,亦足以冲淡刚才的悲意。词的感情再次舒缓、振起,变为“欢欣”。 整个上阕的情感铺叙实际上都是为了推出“明月”这一主角,到了下阕当然就要写作者如何赏月了。“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简洁含蓄。对月吹笛,笛声悠悠,明月正挂南楼,这一幕何等清空幽远! 此情此景,怎能不举杯畅饮呢! “清时良夜”二句正是写作者对月举杯,痛饮美酒的情形。本就美丽的夜景再加上浓浓的醉意,愈加显得可爱可亲。作者面对如此可爱的“一天风物”,自然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倚着栏杆观赏了很久很久,“十二”一词便写时间之长。此时夜深人静、月光如水,酒意的袭来让作者有虚无缥缈之感,眼神开始迷离,但心中却一片旷放。“宇宙若萍浮”正是这种醉态下的所见所感,却很能体现此时作者的心态。词的结句写作者醉卧月下的情形,本是赏月却以“欹枕卧江流”作结,让人颇觉新奇,而又玩味无穷。苏轼《前赤壁赋》云:“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与本词的结尾有相似之处。 词的整个下阕都是写作者赏月时所作的事情:吹笛,饮酒,望月,醉卧。作者的感情平和而略带欢愉,所写的意境清空而不落俗套,笔笔都堪称赏月之佳句。 整首词的结构比较特殊,词的小序说是“中秋”,中秋就必然要写圆月,但本词却从秋意落笔。上阕通过层层铺垫,最终点出“月”字,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下阕依次写赏月四事,层次清晰,但无一字提到“月”,笔力独到。上下阕的过渡衔接颇自然,并没有因上阕过多的波折而显出突兀。《挥塵后录》称米芾“滑稽玩世,不能附仰顺时”,“晚益豪放,不拘绳检”,“风神萧散,一流人也”等等,其性情、修养于此词便可见一斑。(姚苏杰) 链接 米芾的行草代表作《苕溪诗》。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尤工行草,他的行草体势俊迈、八面生姿、神气飞扬,对后世影响深远,《苕溪诗》帖是其最有代表性的墨迹。这幅作品是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书迹运笔潇洒,结体崎险中仍见稳练,通篇一气呵成。用笔时,提笔处细若发丝,圆润遒劲;按笔处只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此卷经过陆完、吴宽、项元汴、梁清标等著名藏家的收藏,清代入内府收藏,溥仪出宫时携带到东北,后散失在民间,1964年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酷爱书画收藏与研究的米芾。米芾不仅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也还是一位精于鉴定、酷爱收藏的书画研究家。他所收集的六朝以来笔帖甚富,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唐代褚遂良所临的《兰亭序》、东晋谢安的《八月五日帖》等。在收藏之余,米芾还系统地研究历代书画,他所著的书画理论著作有:《书史》二卷、《画史》二卷以及《宝晋英光集》《宝章待访录》《海岳题跋》等。 米芾拜石。米芾一生爱石成癖,在当时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米芾爱石的故事。米芾在守濡须时,闻说河堧有奇石,立即命人移至州治,作为燕游之玩。当奇石运达时,米芾马上设席迎接,拜于庭下,并亲切地呼之为“石兄”。米芾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刚到官衙上任时,看见立在州府的奇石独特,一时欣喜若狂,便让随从给他拿来袍笏,穿好官服,执著笏板,如对至尊,向奇石行叩拜之礼,还称其为“石丈”。他在江苏涟水为官时,因为当地毗邻盛产美石的安徽灵璧县,便常去搜集上乘奇石,回来后终日把玩闭门不出。他的衣袖中总是藏着奇石,随时随地拿出来观赏,美其名曰为“握游”。米芾在常年的玩石中,总结出了玩石、赏石的四字诀:“瘦、秀、皱、透”,直至今天还被玩家奉为圭臬。 米芾墓。其墓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米芾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卒葬於此。现墓冢为水泥封固,高约1米,径4米。旁有明天启四年所立墓记一块,距墓10米处有石牌坊,上刻“宋礼部员外郎米芾之墓”“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重修”等字。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