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笔力 |
释义 | 笔力书法审美,讲究笔力。笔力是指从字的点划形态中体现出来的 “力”的感受,是书法审美范畴之一。 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答竟陵王书》中曾说:“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笔力惊绝耳。”(唐韩方明 《授笔要说》)王僧虔在这里道出了一个书法审美的秘密,即是书法审美的标准或有因古今而异,或因人之爱好不同而异,但是观其笔力如何,当是评判优劣的一个共同标准。笔力苶弱者,决不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笔力强健者,才显示其美妙; 笔力惊绝者,则显示书法造诣的更高层次。 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等都是称赞笔力雄健的。刘熙载在 《艺概》中说过: “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他拈出 “力”与 “韵”两字评之,最为耐人寻味。而“力屈万夫”,即是说王羲之之所以为书圣,是其书法中洋溢着力的美感,其笔力雄健,胜过千家,屈服万夫。 笔力雄健,就能给字以骨骼,生出形势的美妙来。唐太宗李世民曾撰《论书》,为书论名篇,提倡笔力。他说自己:“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此深得书中三昧。刘熙载十分赞同李世民的话,曾说: “骨力形势,书家所宜并讲。”(《艺概》)今人宗白华也赞赏道:卫夫人在《笔阵图》里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是何等石破天惊的力量!一个横画不说是横,而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参见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笔力雄健,不仅使字形有立体感,具有形势美,又使字形具有生命力,显示生命的美;无笔力者,则病态苍白,了无生机。早在汉代蔡邕的 《九势》中就说过: “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就是说,书如人然,如有笔力,丰骨肉匀;既得笔力,则生机活泼。旺盛的生命力,使肌肤闪出美丽动人的光泽;如果是病态的肌肤,那么是苍白的颜色;如果是死的肌肤,那么只是枯槁的颜色。书法家沈尹默曾精警揭示:蔡邕的“这两句话,乍一看来,不甚可解;但你试思考一下,肌肤何以得丽,便易于明白。凡是活的肌肤,它才能有美丽的光泽;如果是死的,必然相反地呈现出枯槁的颜色。有力才能活泼,才能显示出生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自然之美在于阴阳力量的作用,人的肌肤美在于生命的活力,书法艺术的美也在于每一点画、每一线条中贯注力,每一字中有力的贯注,而至全幅作品洋溢着雄健的力! 笔力的审美,还可以获取许多技巧美感,可以欣赏到用笔方法的美妙,而且美不胜收。比如诸书体中,草书的笔力最难驾驭,最富技巧;须有大力,善于运力,使草而能险,险而能不颠倾。因此刘熙载在 《艺概》 中说过:“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书法作品中在笔划细毫乃至游丝外,如何贯注笔力,也可观赏到书家的技艺美妙。清朱和羹就谈过这一点:“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彻,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临池心解》)而各位书家笔力技巧不尽相同,又可欣赏诸美纷呈。如褚遂良书愈入晚年力愈沈,而笔画愈细,其表现于外者,则为姿态愈加流美,字形宽绰而多变化。历代书家将这支笔使唤得出神入化,其于笔力的贯注也深入精微,这里面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宝藏,值得来者探寻。 书法审美范畴的 “笔力”之 “力”,传统书论中往往与骨连言为 “骨力”,与 “筋”连言而为 “筋力”。这是因为 “笔力”离不开书法的骨体、筋肉的。刘熙载说: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 有含忍之力,筋也。”( 《艺概》)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又提到: “力谓骨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趯笔则点划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 长史曰: 然。” 而早在晋代时,卫夫人 《笔阵图》中就说过: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则作出对于笔力、骨力的现代阐述: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 “骨”。“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立体感,对我们产生一种感动力量。(参见《艺境·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我们欣赏笔力,能感受到书法的立体形象,观其骨其筋,及其充满生机的肌肤之丽,欣赏其活泼的生命力,也就能真正体会书法的美妙了。 然则,笔力、骨力、筋力又如何能雄健美妙呢?这就要凭借书法家自身力量的贯注。书法家要将全身之力通过手、笔贯注到笔下的形体中去。晋卫夫人《笔阵图》中说过: “下笔点、划、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但是怎样才能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呢?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一身之力贯注到笔划中去呢? 书法家为之煞费苦心。今人沈尹默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怎样才能把身上的力通过这支笔毫输送到纸上字中呢?这个关键,在于把笔的得法。前人使用这支笔,毕生辛勤,积累了一套经验,就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肘并起,再加上肩头松开去运用笔毫,便能使全身气力发挥作用,笔手相应,灵活一致,随意轻重,无不适宜,全身力气,自然贯注,字中自然有力了。( 《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加之自己的卓越的实践经验,且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述之,真可谓金针度人!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