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湖上散记》后记 |
释义 | 《湖上散记》后记这真是一件侥幸的事,今年的暑假,竟容我在西湖上过了数十天野居的生活。这集里短短的十多篇小品,就是这段意外生活所遗留的痕迹。 无论我自家一方面的心思,怎样不满意于这些制作的浅薄呆笨;但另一方面却总不免有些“舐犊”之爱。在读者方面呢, 厌弃与冷漠,大概是她应得的命运吧。可是在这茫茫的人海中间,不能断说连一二抱嗜痴之癖者都没有;那么,这在他,也许要被看成颇有光彩的东西了。古人云:“得一知己, 可以无憾。”即退一步, 写文章大半是为了自己的满足,既已涉笔写成, 而又于她有些眷爱;即使招来的只是些不同情的诋毁,但在自己是无须怎样自馁的。然而,现在呢,我对她实另有难以自解的心情在! 卢那卡尔斯基氏,在他那新美学的经典里,告诉我们说: “竭力美化民众的生活,描写出为幸福和理想所照耀的未来,而同时也描写出现在一切可憎的恶,使悲剧的感情,争斗的欢喜和胜利,普罗米修斯的欲求, 顽强的高迈心和非妥协的勇猛心,都发达起来,将人们的心和向于超人情热的一般的感情相结合——这是艺术家的使命。” 我自然不敢以艺术家自命;但既生而为人, 和周围的环境便不能不有攸戚与共的自然关系。我们的时代,是醒觉与争斗的时代了! 即使真的有那与世不相涉的桃源,容你去逃秦,你也许不易把心情宁谧下来吧。何况这种境地本来是属于假想的呢?社会学者告诉我们,世间不但没有脱离社会独立的个人, 也没有绝对地脱离社会独立的人事、货品。艺术的制作,粗看似属于个人的;但只要平心地追计一下, 她的社会性就显明地摆出于我们当前了。不要说一本诗集、一册画稿的印成, 是要经过许多人的手续的;不要说艺术的发表, 是要向人群去找读者的;就是我们这点诗思,这点画意, 不是经过社会的教养、遗传、刺激等作用,她根本就不能产生!如果我们是仍在梦里,那可不必说了;我们现在是清楚地睁着眼醒着心呢!以艺术为一己的哀乐得失作吹号,而酣醉地满足于这吹号中, 良心实不能教我这样愚笨的人安然!也许有人要说,个人的哀乐也是社会哀乐的一部分,能够把它表现出来, 不得谓于社会是毫不相干。这话诚然有相当的道理。但在这样不平衡的社会里,哀乐分明是有阶级的。现在大多数人的哀乐,正和我们的有着很大的鸿沟;要把我们的哀乐去函盖他们的,我真打不起这样欺罔人类的勇气! 朋友,说到这里,你还肯怀疑我的伤心是故作姿态么? 愿意我不要忘记今天的自诅!更愿意读这本小作品的朋友, 同样地牢记着! 1929年冬记于杭州,浙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上散记》, 明日书店1930年3月版) 赏析 后记常常是补充说明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咀嚼创作的体验,检讨创作的得失,明确今后的创作目标等。钟敬文的这篇后记就是这样的范例。 钟敬文的文艺思想和散文创作,从早期到后期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这种变化首先是从这篇后记透露给读者的。从而使之成为研究钟敬文散文风格演变的宝贵资料。 钟敬文早期的性格和爱好是主张文艺的冲淡和表现个人性情的。但当他写完《湖上散记》之后,思想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感悟到文艺不仅是表现个人的哀乐,而应与社会和时代相联系,所以他对自己的创作有所不满了。所谓“另有难以自解的心情在”,便是指此而言。钟敬文在《后记》中,总结了他过去创作的经验教训,给自己和读者提出了一个警示:艺术是属于社会的,他表示要向他的过去告别,准备走向一个新的创作里程。 后来的实践证明,钟敬文是真诚的,并不是故作姿态。他后来在抗战时期写的一系列战地报告,一改早期散文的纤弱,变得沉劲有力了。他说, “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动人心魄的艺术,必然是充满血色的”。这前后的变化是多么大!他后来总结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 “我过去所写的散文,有前后期之分。1930年,大约可以说是一个界石。后期的散文,变化是相当大的”。《后记》写于1929年底,变化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个作家的思想变化和创作风格的演变有一个过程,而促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这篇《后记》中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原因是,钟敬文受到了苏联进步文艺理论思想的影响,他在文中引用了卢那卡尔斯基的一段话。这给了钟敬文一定的启迪。然而,正如他早期受周作人的影响一样,影响自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家自己。《后记》中的一大段充满悟性的话语,是一个紧随时代的进步作家,打开心灵之窗,与时代和人民的对话。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