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祠山张大帝
释义

祠山张大帝

《文献通考·郊社考》二三:
祠山庙,在广德军。土人言其灵应,远近多以耕牛为献。伪唐以来,听乡民租赁,每一牛,岁输绢一匹,供本庙之费。其后以绢悉入官。景德二年,知军崔宪请量给绢完葺祠宇,上曰:“此载在祀典,当官为崇饰。”因诏本军葺之。
《齐东野语》卷一三:
余世祀祠山张 王,动 止 必祷,应如蓍龟。
《续文献通考·群祀考》 三:
宝祐四年,改封广惠庙神为真君。神张渤血食广德路之祠山,仁宗康定元年始封灵济王,崇宁三年赐庙额广惠,累封正祐昭显威德圣烈王。至是改封真君。凡再加曰正祐圣烈昭德昌福。南渡初,建庙钱塘门外之霍山,既又别为祠于金地山,以便祈祷。
《梦粱录》卷一:
(二月) 初八日,钱塘门外霍山路有神曰祠山正祐圣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庆十一日诞圣之辰。祖庙在广德军,敕赐庙额“广惠”,自梁至宋,血食已一千三百余年矣。


祠山张大帝 (元刊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梦粱录》 卷一四:

按 《会要》:真君姓张名渤,血食广德军之祠山,始封灵济王,累加美号曰昭烈大帝,后改封昌福真君,今加宝号正祐圣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
《能改斋漫录》 卷一八 “广德王开河为猪形” 条:
广德军祠山广德王,名渤,姓张,本前汉吴兴郡乌程县横山人。始于本郡长兴县顺灵乡发迹,役阴兵导通流,欲抵广德县,故东自长兴、荆溪,疏凿河渎。先时与夫人李氏密议为期,每饷至,鸣鼓三声,而王即自至,不令夫人至开河之所。厥后因夫人遗餐于鼓,乃为乌啄,王以为鸣鼓而饷至。洎王诣鼓坛,乃知为乌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诣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猪,驱役阴兵,开凿河渎。王见夫人,变形未及,从此耻之,遂不与夫人相见,河渎之功遂息,遁于广德县四五里横山之顶,居民思之,立庙于山西南隅。夫人李氏,亦至县东二里而化,时人亦立其庙。由是历汉五代以至本朝,水旱灾祲,祷之无不应。都人以王故,呼猪而曰乌羊。
《元史·泰定帝纪》:
(泰定元年二月) 加封广德路祠山神张真君曰普济,宁国路广惠王曰福祐。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祠山圣烈真君,姓张,讳渤,字伯奇,武陵龙阳人也。父曰龙阳君,母曰张媪。其父龙阳君与媪游于太湖之陂,正昼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祥青云,雷电并起,忽失媪处。俄顷开霁,媪言: 见大女谓曰:“吾汝祖也。” 赐以金丹。已而有娠,怀胎十四个月,当西汉神雀三年二月十一日夜半生。长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七尺,隆准美髯,发垂委地,深知水火之道。有神告以地荒僻不足建家,命行。有神兽前导,形如白马,其声如牛。遂与夫人李氏东游吴、会稽。渡浙江,至苕霅之白鹤山,山有四水,会流其下,公止而居焉。于白鹤得柳氏,于乌程桑丘得赵氏,为侍人。王九弟、五子、一女、八孙。始于吴兴郡长兴县顺灵乡发迹,役阴兵自长兴荆溪疏凿圣渎,长十五里,岸高七丈至十五丈,总三十里。志欲通津于广德也。复于后村毕宅保小山枫树之侧为挂鼓坛。先时与夫人李氏密议为期,每饷至,鸣鼓三声,在即自至,不令夫人至开河之所。厥后因夫人遗餐于鼓乃为鸟啄。王以鸣鼓而饷至,洎王诣鼓坛,乃知为鸟所误。及夫人至,鸣其鼓,王反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诣兴功之所,见王为大豨,役阴兵开凿渎河。王见夫人,变形未及,遂不与夫人相见,圣渎之功息矣,遁于广德县西五里横山之顶。居民思之,立庙于山西南隅。夫人李氏亦至县东二里而化,时人亦立其庙。圣渎之河涸为民田,即浴兵池,为湖灌溉,濒湖之田仅万顷。挂鼓之坛,禽不敢栖,蚁不敢聚云。唐天宝中,祷雨感应。初赠水部员外郎,横山改为祠山。昭宗赠司农少卿,赐金紫。景宗封广德侯。南唐封为司徒,封广德公。后晋封广德王。宋仁宗封灵济王,至宁宗朝累加至八字王。至理宗淳祐五年,改封正祐圣烈真君。至咸淳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准告加封正佑圣烈昭德昌福真君。
佐神: 丁壬二圣者,打拱方使者,封协灵侯。
《历代神仙通鉴》 卷一四:
(唐天宝中) 江以南连年荒旱,吴兴、广德民祷于横山张公庙,感应得雨。奏闻,诏赠水部员外郎,改山为祠山。
《历代神仙通鉴》 卷二○:
公讳渤,字伯奇,武陵龙阳人。父龙阳君与媪游太湖之陂,忽风雨晦冥,雷电交作。俄顷开霁,媪见天神赐以金丹,有娠。(汉神爵三年二月十一日夜半生) 渤长而奇伟,有神告以地僻,不足建立。与妻李东游吴会,渡浙江,至苕霅白鹤山,四水会流,渤止而居焉。于白鹤得柳氏,于乌程桑丘得赵氏,为侍人。有五子一女八孙。始于吴兴郡长兴县顺灵乡,役阴兵自荆溪疏凿圣渎,长三十里 (志欲通津广德)。渤设鼓坛,击鼓,则夫人馈食。忽鸟啄其鼓,夫人至,变形未及,遂不与相见,化于广德县之横山。夫人亦至县东而化。居民思之,皆立庙祀。历朝累封,至 (宋) 宁宗朝封八字王。(淳祐中) 大封国内诸神,诏祠山灵济王为正祐圣烈真君。
《枣林杂俎》 和集:
广德州城西横山有祠山庙,神吴兴张勃也,一云武陵龙阳人,生西汉末。游苕霅之间,自长兴之荆溪凿河至广德,功半,遁于横山,人祝之。夫人李氏庙,在州东二里,曰昭妃庙。
《枣林杂俎》 和集:
《象山县志》: 唐末忽有一石香炉,立而附于人曰: “吾姓庄名穆,祠山昭烈大帝也,当庙食此山,所福斯民。” 众惊讶。教谕梁宗明率众立庙祀之,今曰庄穆庙。噫,一祠山昭烈也,姓名互异如此!
《留青日札》 卷二八 “祠山张大帝”条:
武当人张秉,遇仙女山中,谓曰: “帝以君功在吴分,故遣我为配,生子,以木德王其地。”且约逾年再会。秉如期往,仙女抱幼子归秉,曰: “当世世相承,血食吴楚。” 后生子渤为祠山之神。今广德州横山有庙,志云: 生西汉末,游苕霅之间。夫人李氏亦有昭妃庙,至今香火甚盛。以二月八日生辰,先一日必多风,后一日必多雨,俗人相传,以为神请其夫人之小姨饮酒,故加以风雨,欲视其足也。可谓渎神矣。然至今此日风雨甚验,亦异事也。又有埋藏之异。是日土人杀牛祀之,坎其庭中,以所祭牛牲及器皿数百瘗于坎中,明日发之,空坎一无所有。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三九引《明会典》:
(明洪武中) 祠山广惠庙祠张渤,每岁二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三一引《广德州志》:
汉张真君,讳渤,句容人。尝学道于横山,师事宝林禅师,昕夕礼斗。道成,就山巅构北斗殿。明万历十二年,知州陆长庚修其旧址。
《陔余丛考》卷三五:


祠山张大帝 (北京白云观藏画)


俗祀祠山神,称为祠山张大帝,王弇州《宛委余偏》 引 《酉阳杂俎》:天帝刘翁者,恶张翁欲杀之,张翁具酒醉刘翁,而乘龙上天代其位。及《殷芸小说》,周兴死,天帝召兴升殿,兴私问左右曰: “是古张天帝耶?” 答曰: “古天帝已仙去,此是曹明帝耳。” 云云,以为张大帝之证。此特因一张字偶合,故引之以实其说,殊不知 《酉阳杂俎》 及 《殷芸小说》 固荒幻不经,即其所谓张天帝者,亦指昊天上帝言之,而于祠山无涉也。世俗荒怪之说,固无足深考,然其讹谬相仍,亦必有所由始。按程棨 《三柳轩杂识》,广德祠山神姓张,避食豨,而引 《祠山事要》 云: 王始自长兴县疏圣渎,欲通津广德,化身为豨,纵使阴兵,为夫人李氏所觇,其工遂辍,是以祀之避豨。宋稗所载更详。詹仁泽曾樵又编辑广德横山神张王事迹,名 《祠山家世编年》 一卷,大略相同。《癸辛杂识》: 广植守广德日,郡中祠山有埋藏会。植不信,用郡印印之其封,明日发视,无有焉。此祠山神之见于小说者也。《文献通考》: 祠山神在广德,土人多以耕牛为献。《宋史·范师道传》: 广德县有张王庙,民岁祀神,杀牛数千。师道至,禁绝之。《黄震传》: 通判广德军,旧有祠山庙,民祷祈者岁数十万,其牲皆用牛,并有自婴桎梏考掠以邀福者,震皆杖禁之。《明史·周瑛传》: 瑛守广德,禁祀祠山。此祠山神之见于史志者也。合而观之,则祠山神之祀,本起于广德,其所谓化豨通津,盖本 《淮南子》 禹化为熊,通轘辕之路,涂山氏见之,惭而化为石之事,移以附会于祠山。然俗所传祠山张大帝,实本此,而非如弇州所云也。且祠山张大帝之称,乃近代流俗所传,而宋以来尚称张王,并未加以帝号。《夷坚志》: 华亭胡亶家,供事广德张王甚虔,其子妇惨妒,杖妾甚酷,妾潜缢,将死,亶梦有神撼之起,乃得解而救之,盖蒙神佑云。又毗陵胡瑢,少年过广德,谒张王庙求梦,夜梦入大殿宇,叩一吏问以穷通,吏曰: “可至通直。” 胡意殊不满,已而竟以通直致仕。陆放翁有张王行庙诗,高翥 《菊涧小集》 亦有诗 《为辇下酒行多祭二郎神及祠山神而作者》,诗云: “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王,愚民可煞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元泰定帝加封曰普济,而王号如故。《明史·礼志》: 祠山广惠张王渤,以二月十八日祭。则所谓张大帝者,本流俗之称,安得以流俗所称之帝,而拟之昊天上帝乎? 亶州所云,殊为失考。余自黔归,江行以风水为命,舟人为余历数每日风报多验。其中有所谓祠山报者,云帝以二月八日下地,为三女营嫁。一嫁风,一嫁雪,一嫁雨,待食冻狗肉始上天。盖谓二月八日以后,必多风雨雪,直至戌日乃止,验之果然。然则俚俗诞妄之说,固不足信,而以之候晴雨,验灾沴,则有不爽者。明祖鸡鸣山十庙,独不废此祀,其亦有所验欤?
《铸鼎余闻》 卷二:
元吴自牧 《梦粱录》 卷一云: 二月八日,钱塘门外霍山路,有神曰祠山正祐圣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庆十一日诞圣之辰。祖庙在广德军,敕赐庙额广惠,自梁至宋,血食已一千三百年矣。
元卢镇 《琴川志》 云: 累朝敕封正顺忠祐灵济圣烈王。
宋娄元礼 《田家五行杂占》 云:二月八日俗谓祠山神生辰,前后必有风雨,号 “接客风”、“送客雨”。初十日雨谓之 “洗厨雨”。
国朝言汝泗 《常昭合志》曰: 大帝吃冻狗肉,逢辰日上天 (均按: 今云戌日)。
明宋讷 《鸡鸣山广惠祀记》 云:神为龙阳人张渤,发迹于吴兴,宅灵于广德。西汉以来,盖已有之。或谓张汤之子安世,而颜真卿所记则在于新室、建武之间,以时考之,不无牴牾。至于锡封加号则始于唐天宝,益于宋之咸淳。
张元忻 《万历绍兴志》: 祠山张大帝,姓张名渤,汉神雀中人,礼斗横山,有御灾捍患功。或云佐禹治水有功,其赛祷盛于广德州,常以二月九日降,至必有风雨。
《集说诠真》:
《路史》 曰: 《淮南子》 禹通轘辕,涂山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忽至,见禹为熊,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此事正与广德所祠乌程张渤疏圣河,夫人李饷至鸣鼓事同,历载传讹。
《安徽通志》 曰: 《广德州志》:张渤句容人,或曰乌程人,尝学道于横山,师事宝林禅师,昕夕礼斗。道成,就山巅构北斗殿,今祠山殿,香火甚盛。按祠山事,见于祠志及他书者,甚怪异,大约多窃取禹化熊及涂山氏化石之事以文之。宋罗泌 《路史》 曾辨其妄。今 《广德州志》 所载只如此,亦不语怪之意。然所云宝林禅师者,亦释氏附会之说。汉时佛法未盛,尚未闻有禅师之称。
《破除迷信全书》 卷一○:
我国江南人士,多敬张大帝; 附近上海的江湾,有张大帝庙,每年阴历二月八日,说是大帝生日,香火是甚盛的。侨寓上海的人,因为久困市廛,届时为涤除俗尘,也要争先恐后的前去赶赶热闹。所以每逢到了二月八日,总有成千累万的人,化上八个铜元,从上海搭火车到江湾去,表面看来是去给张大帝做寿,其实原是两手空空而去的,并未曾捧着什么寿桃。
[案] 祠山神,相传名张渤,西汉宣帝时人 (或谓即张汤之子张安世,或谓在两汉之际,或云佐禹治水,无庸细考)。其事迹与大禹化熊治水,与其妻涂山氏化石之事相类,或亦以治水而知名者。后世道教称其为感神而生,佛教则称其师事宝林禅师。祠山张神,本当为广德一带之地方神,自宋以来其祀大盛,不仅主该地水旱诸事,又能预卜休咎,佑人前程。士庶信奉颇虔,其庙亦不限广德一地,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神。《陔余丛考》论其始末颇详。宋以来封为王或真君,初无帝之封号。然民间通称之为张大帝,亦不知所由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