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释义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意思是: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焉: 哪儿; 附: 依附。 【评析】 这个成语出自 《左传·僖公十四年》。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 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 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却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 “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 “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 “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原著简介】 原名为 《左氏春秋》,简称 《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 《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 《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 “十三经”之一。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 “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