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百字令
释义

百字令

七盘关

七盘高处,看芙蓉千仞,凌空如削。耿耿谁将双剑倚,疑是巨灵曾擘。片石危撑,悬崖中断,一线天疑裂。蒙蒙溪雾,哀猿啼出林隙。

只愁窟底蛟龙,波涛咫尺,雷雨鸣金铁。隔树呼伥风正怒,吹冷一鞭秋色。秦蜀遥分,河山终古,斜日茫茫白。今宵月冷,又听何处羌笛。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七盘关,在四川广元县与陕西宁强县交界处的七盘岭(又名五盘岭) 上,为川、陕间重要关隘之一。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由陕入川时,曾取道于此。

上片开门见“山”,先从“七盘高处”写起,凌空着墨,气宇不凡。接着以一“看”字统摄,分写几组景物。“芙蓉”谓山峰形似芙蓉,如庐山、华山、黄山均有莲花峰之类。“千仞”、“凌空”写其高,“如削”写其直,山峰之险峻陡峭,已可概见。又有两峰形似双剑,彼此倚靠,好似巨灵剖分而成。“耿耿”,明貌,形容“双剑”寒光闪闪。“巨灵”,古代传说中擘开华山的河神。《文选》张衡《西京赋》: “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薛综注: “华,山名也。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踏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两句先以 “谁将”设问,次以“疑是”作答,表达了对于自然奇特造型的惊异之情。还有一处,“悬崖中断”,仅靠“片石危撑”,壁立双峰间留下一线之天,好似天被裂成了两半。几组景物,大抵皆“高处”所见,作者自关上下行,渐行渐低,最后写到溪谷景象。溪谷被雾气笼罩,一派迷蒙,只听见阵阵猿啼声从树丛中传出。《水经注·江水》云: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里“哀猿啼出林隙”,情景略与之类似,既为阒寂森罗的险峰深谷增添了几分生气,也为之涂上了一层令人心悸魄动的悲凉色彩。

过片以“只愁”领起,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着以 “窟底蛟龙”、“隔树呼伥”两组画面,渲染出一种神秘萧森、险恶可怕的气氛。曹操《苦寒行》: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杜甫《石龛》诗: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皆写山行可怖,前后左右,无非异物,可与此参读。“伥”,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人给虎吃,这种鬼叫做“伥”。“秋色”点明时令。“秦蜀”三句,又放开眼界,回应开头,写七盘关的地理位置。“河山终古”见出历史悠久,“斜日茫茫白”,刻画出一幅类似“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图画,见出景象的雄浑磅礴。最后以“今宵”二句作结。秋夜本来清凉,兼以“月冷”,又兼以不知何处传来的羌笛之声,使整个画面更加冷落凄清。一个“听”字,含蓄地点出画面中伶仃侧耳的作者形象,使情景妙合无垠,透出无限寂寞之意、悲愁之情。

李白《蜀道难》云: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七盘关也是秦、蜀间的要道,诗人担心如果所守非人,一旦有变,就会像豺狼一样吃人。这首词勾画七盘关奇险景象,隐寓忧患之情,情思与《蜀道难》类似,不过显隐不同而已。其时朝政腐败,局势动荡,作者胸怀抑郁,在京师时,即曾邀张之洞等人赋古乐府《行路难》十余章,隐议时事,这首词有所寄托,实非偶然。

全词颇精于取舍和刻画,读来历历如绘,宛如亲历其境。自峰颠而谷底,自白昼而黑夜,景物随着足程前后、时间推移次第展开,也颇井然有序。尤善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从而形成了既悲壮奇崛、又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作者“寄托遥深,哀而不怨” (陈继聪《忠义纪闻录》引《养自然斋诗话》) 的创作特色。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