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白脖颈的乌鸦。“白脖乌”一词始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西晋时有个叫王导的人,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了东晋政权,被任命为宰相,而且先后总揽了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近30年。在此期间,其侄王羲之及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王献之均住在浙江会稽,而且都是东晋的名臣。
东晋有位高僧,叫支道林,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是王羲之的好友。有一次支道林去会稽会见王徽之兄弟,回来后有人问他会见的情况,他竟说:“到了那里只见一群白脖子乌鸦,听他们哇啊哇地叫。”显然,这是支道林风趣的揶揄,意思是王徽之和王献之兄弟都是山东人,客居会稽,学说当地的话,语音不准确,既不是山东话又不像浙江话,别人又听不懂,所以支道林以长辈的口吻把他们说话比作白脖乌鸦叫,自然是十分风趣而形象的,当然内中也含有不是纯种乌鸦的贬义成分。
这句话流传开来后,人们就把技术不高明、功夫不到家或仅有一知半解的人称为“白脖”;也泛指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