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生物音乐 |
释义 | 生物音乐产生于70年代的又一新浪潮。这种音乐是对生物本身固有的自然机能进行技术处理后制作成的。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最终产生的音响效果,均有别于过去的所有音乐。 “脑波音乐”是生物音乐的重要分支。即将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的大脑带有的一定量的生物电流加以放大,其电流足以用来控制合成器或制作电子音乐的其他常规装置运行的电压。近年来,许多后先锋派作曲家热衷于这种脑波音乐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生物反馈现象来进行音乐创作是完全可能的,但也引起了一些后先锋派作曲家的反对,例如施托克豪森。 一些作曲家在寻找生物中尚未被开发出的新声源时发现,座头鲸发出的声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唱”出迷人的“歌声”,这类唱片和磁带十分畅销。许多作曲家常用座头鲸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如乔治·克拉姆的《鲸之声》(1971)。 “植物音乐”或“植物产生的音乐”是生物音乐中的另一分支,70年代末十分盛行,它的出现使神话变成了现实。 比起上述音乐,生物音乐中的另一种形态———“昆虫音乐”非常富于喜剧种形态———“昆虫音乐”非常富于喜剧色彩。例如,耶胡达·杨纳(YehudaYannay)的《臭虫曲》就是一种昆虫音乐,采用了“有生命的记谱法”。在实际演奏中,由1只甲虫、1只蜈蚣和5—6只蚂蚁担任“作曲家”和“指挥”。该作品与不定性音乐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生物音乐在本质上属于地球上最原始的有机声音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极大兴趣。尽管生物音乐仍处于实验性阶段,但可以预见,随着生物科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未来的新型文化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