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生产概况
释义

生产概况

生产模式


澳门的工厂以中小型为主,规模小,分散经营。据一九九一年统计,全澳共有各类工厂二千零六十九家,其中五百人以上的祇有四家,而四人以下的却有八百七十二家,佔百分之四十二点一九,基本上是些小作坊。澳门工业分散经营,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生产的全部或局部分散到小厂中去。例如少数规模较大的工厂接到客户的订货单之后,有的限于自身的生产条件,有的为了赶工,有的为了节省生产开支,便将原料、零件或半製成品发给小厂加工,向小厂支付加工费。此种方式在毛织业中最为普遍。(2)某些工厂将生产过程的某个或多个手工工序,分散给厂外工人去完成。他们各自利用时间在家庭中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叫做“外发加工*” ,在珠绣业、电子工业及其它需要多重工序的行业中,普遍採取这种生产方式。
(*外发加工:是指大工厂将产品的部份工序,判给外间小工场或家庭作坊完成的一种方式,工资按件计算。小工场老闆要自设工场,负责找工人生产,重订发给工人的工资,通常是低于大厂发出货价的百分之三十。因为小工场要承担一切运作成本,自负盈亏,所赚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差价。工人明知工价低于大厂的,为何又会加入工作?原因有几方面:(一)一些靠大量人手生产的产业工厂,如要招募大批工人入厂工作,就会增加了营运成本,故此大厂招募工人的数量是有限的。虽然工资比外间的高,但职位有限,故此要进入大厂工作也不是容易的事,很多时也要靠点人事关係。而大厂要用大量工人生产又不想增加负担,便把工序外发,变相的将成本转嫁给小工场负担。(二)在小工场工作比较进大厂工作,要自由得多。很多家庭主妇,既要工作也得依时回家打理家务,所以返工的时间须要弹性处理,大厂的固定上班时间和诸多厂规限制是不适合她们的。一般小工场虽说是八小时工作,但工人们多数有自己的弹性上班时间。祇要自己的产量不是太少而令老闆赚少,多数小老闆都是将就点便算了。因为很多小工场老闆都出自工人阶层,明白实际情况跟大厂的工作规条不能相提并论。而且在小工场内的工人流失率是相当高的,有些工人喜欢自由。往往在东家做三两天,又到西家做三两天,辞工是不须说理由的。劳资双方没有甚麽规例要遵守,所以形成老闆怕工人流失影响交产给大厂,因此迁就工人,造成有些工人比老闆的气焰还大。但这种情况祇限于发生在那些生产技术高超的工人身上,因为他们工作能力强,产量高。是老闆的摇钱树。(三)有些工人很不愿意入工厂做工是因为厂规多、束缚大,而且本身也有多少资金买生产设备,便索性到大厂接单回家加工,避免了给小工厂从中剥削工资。这些都是形成本澳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家庭作坊式的“山寨厂”蓬勃的原因。)

劳动密集


生产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产值比较低,但具潜力,提高较快——澳门这种工业特点在七十年代尤为明显。澳门官方一九七八年工业调查资料表明,当年全澳有八百七十家工厂(包括家庭式工场),固定资产总值为二点零九九二亿元,平均每家工厂二十四万元。其中三分之二的单位,即五百七十四家的固定资产平均不到五千元,而固定资产在一万元以上的,仅有一家。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愈来愈缺乏;另一方面由于买家的订单增加,厂商为了及时交货,便设法增加人手和购买新设备。同时,欧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人民收入高,对高档商品的需求能力日益增加;澳门部份厂商于是把握时机,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瞄準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外向型模式


产品以纺织品为主,市场以西欧和美国市场为主。七十年代以前,澳门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葡国以及葡属非洲地区;一九七四年后非洲许多国家宣布独立,不再从澳门进货,致使澳门工业製造业一度陷入困境。七十年代后期,厂商转向欧美及亚洲市场,走出困境;近年又开拓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市场,产品销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九九四年出口总值达一百四十八亿元,主要产品有成衣、玩具、针织品、人造花、家具、灯饰、药品等,其中七成是纺织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