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琉璃瓶
释义

琉璃瓶

徽宗尝以紫流璃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 当用铁篦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簿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 岂复容坚物掁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赉赐,遣之。
中国人的心灵手巧在世界上早享盛誉。西人有如下之说:希腊人的脑袋,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读过《琉璃瓶》,中国人绝妙神奇的工艺才能,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篇小说跌宕有致,简练明快,读来趣味无穷,其显著特色是情节曲折,悬念迭生。全文不足四百字,篇幅短小,但方寸之池涌波起浪。小说一开始描写小珰衔徽宗之命令苑匠为琉璃瓶“范金托其里”的经过,一般说来,苑匠中人材荟萃,身怀绝技者济济。这项钦命对他们来说,应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复命,但出人意料,苑匠们竟然“皆束手”坚辞,曰:“宁获罪,不敢为也。”文章起首,陡起波澜,造成一个强烈的悬念,使我们极想知道究竟谁能为之,珰于廛间试问锡工能否“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似乎开头的悬念得到解决,其实不然,由于作者只用“至则已毕”虚晃一枪,不仅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疑问,而且求知欲愈发强烈,极想知道这位民间艺人究竟用何绝技如此顺当地解决。这还不算,当珰“以实谂之”,作者本应让锡工据实道出,但却继续故弄玄虚,避开“托里”奥秘,仅以“易事尔”三字搪塞,这就撩逗起读者疑心。上述悬念层层迭加而成后,作者才如剥笋般一层层揭开。其间,还颇具匠心地设计了众苑匠看到锡工锻金箔裹瓶外,讥笑其技平俗的插曲,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更为高明的是,作者不仅当众展示了锡工“托里”的绝技,而且安排了锡工和盘托出“托里”秘密的情节,使我们的心理得到彻底满足,一如魔术演员把戏法的西洋镜拆穿一样。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本文的另一特点。为此,作者采用了以下手法:
一是强烈对比。苑匠的徒有虚名和锡工的绝技怀身形成强烈反差,反衬出锡工技艺超群。
二是记叙语言。通观全文,记叙锡工语言只两句。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话不在多,反映主人公性格特征则妙。一句“易事耳”,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但锡工的胸有成竹,干练爽快跃然纸上。解释“托里”奥秘一句充分反映了锡工富有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不仅会干,而且深知何以如此干,这正是锡工技高一筹之所在。
三是描写动作。作者一连用“锻”,“举”、“裹”、“剥”、“押”、“插”、“掩”、“澒挏”等动词,形象具体地一展锡工的英姿和神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活用“实”、“匀”两形容词为动词,细腻地描绘出锡工的灵巧细致。
四是抓住人物瞬间神态。面对众咄,锡工不急不恼,不慌不怯,只是“笑不应”。一个“笑”字,活脱表现出其人自信、自得、洒脱、镇定以及对庸匠们的微嘲。
五是细节描绘。锡工“托里”一节描写细腻,尤如工笔画,准确形象地把锡工“托里”过程细致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如见其人,如见其事。
前后呼应,完整紧凑也是本文不容忽视的特点。小说开头,皇帝交小珰“托里”之命,结尾使用“上大喜”加以照应。另外,作者在前面写了众苑匠拒受君命的理由,“置金于中,当铁篦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后文就详细写锡工如何一一解决难题,结尾还用锡工的解说加以呼应。这一切使整篇小说天衣无缝,在《夷坚志》中成为上乘之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