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嫱
释义

王嫱

·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选自《西京杂记》〕

●●
《王嫱》是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的名篇,在不同的版本中,有的名为《画工弃市》,也有的名为《王嫱不赂画工》。作者在小说中,着意刻画了画工的丑行和最终得到恶有恶报的结局,同时赞美了王嫱的高洁品格,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了帝王的荒淫与宫廷的黑暗。
小说的中心是要鞭挞画工的丑行,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按照事件的发生(起因)、发展和结局安排结构,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
故事的起因是汉元帝刘奭的后宫美人太多,为了召见中意的美人,他叫画工描绘美人的形貌,根据画像召见。有了这个前因,才引出后果,情节才得以发展。这个前因很重要,但作者并未多用笔墨,而是仅用21个字便交待清楚,显示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布局的功力。
元帝要根据画像召见后宫美人,便给了画工可趁之机,他们利用手中的画笔勒索后宫美人的钱财,而后宫美人为了能被元帝召见,也就贿赂画工。只有王嫱不肯行贿,所以没有被元帝召见过。这段叙述,作者的语言仍然十分简练,写王嫱不肯行贿及后果,仅有一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王嫱不肯行贿画工,画工当然要报复她,给她画像一定要丑化她。这些,作者并未明言,只用“遂不得见”,便交待过去。而画工对王嫱的所为,也就不言自明了。
开头至此,作者叙事剪裁之得当,语言之精炼,已见一斑。而这个特色,贯穿于全文。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注意了情节的起伏。王嫱不赂画工,她与画工之间已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还是比较平缓的,但是为激起情节的波动而出现的更大的矛盾——画工与元帝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匈奴入朝向元帝求亲,元帝仍根据画像,选中最不得意的王嫱送给匈奴。没想到等见到王嫱时,才知道她的品貌在后宫美人中是第一,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段情节的发展,如异峰突起,王嫱与画工的矛盾转变为画工与元帝的矛盾,平缓的矛盾突然激化,情节由伏而起,产生变化,达到高潮。叙述故事注意了情节的起伏,就避免了平淡,读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由情节的起伏而引起的故事的节奏变化中获得美的感受。
元帝知道了自己被画工欺骗之后,便处理画工,于是“画工皆弃市”,被绑赴闹市执行死刑,这就构成了故事的结局。画工以受贿索贿开始,以抄家弃市终结,就画工而言——恶有恶报,就小说而言——结构完整,情节起伏,引人回味。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篇小说以塑造画工群像为主,并未着意刻画王嫱,但王嫱的形象却十分鲜明突出,远远超过了画工。这是因为,对画工,作者以叙事为主,未加以描写,而对王嫱,却使用了巧妙的描写手法。他用“诸宫人皆赂画工”,来反衬王嫱,“独王嫱不肯”。一个“独”字,表明了只有王嫱一个人宁可不被元帝召见,也不肯降低人格去巴结行贿画工。诸宫人的形象,映衬出了王嫱高洁的品格。
当元帝决定以“昭君行”后,作者对王嫱进行了正面描写:“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这段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非常全面地写出了王嫱的美丽——貌为后宫第一;王嫱的才干——善应对;王嫱的修养——举止娴雅。难怪“帝悔之”,王嫱确为后宫出类拔萃的美人,不仅外貌美,而且心灵也很美。
王昭君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是作为为民族团结和睦做出牺牲与贡献的形象出现的,而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是写她冰晶玉洁的品格,这也为以后的文学家们在创作时提供了素材。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