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独抒其心 八法散圣 |
释义 | 独抒其心 八法散圣徐渭被誉为 “八法散圣”。他的书法作品中,篆、隶很少见到,楷书也不多见,最为常见的是行草,而尤以草书艺术称著。这里先谈他的楷书和行书,楷书行书既明,对于他的草书也就易知晓了。 徐渭对于真行很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也形成了他创作的指导思想。袁宏道曾说徐渭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徐渭其实也“论书法”,仅不过不拘泥于其法而已。 徐渭重视笔法、分布法,有云: “分间布白,指实掌虚,以为入门。迨布匀而不必匀。笔态入净媚,天书无书矣。握入节乃大忌。”这就是入门即讲指实掌虚的执笔法、匀称均衡的分布法,而进入高层次的书学境界便是分布在匀与不匀之间,笔态已达劲净媚好地步。这也正是从有法进入变法,乃至无法的境界,徐渭就经历过这一书学道路。 在赵文敏墨迹《洛神赋》的跋语中,徐渭说: “古人论真行与篆隶,辨圆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于动,中以静,终以媚。媚者盖锋稍溢出,其名曰姿态。锋太藏则媚隐,太正则媚藏而不悦,故大苏宽之以侧笔取妍之说。赵文敏师李北海,净均也。媚则赵胜李,动则李胜赵。夫子建见甄氏而深悦之,媚胜也,后人未见甄氏,读子建赋无不深悦之者,赋之媚亦胜也。”这是极为深刻的一段关于真行书的心得之言。徐渭论及了真行用笔的方圆与篆、隶是稍有区别的。另外他又深入思考到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始—中—终,动—静—媚。 徐渭对历史上的名家真行书也有过一番深入的研究。他对赵孟頫、倪瓒、钟元常等人的书法更有过一番探究。他曾在《评字》中比较过倪瓒和钟元常 《荐季直表》的书法,说:“倪瓒书从隶入,辄在钟元常《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未可以近而忽之也。”这里也可以知道他的鉴赏能力之深湛。在《评字》中,徐渭评苏、黄、米、蔡,也见其深得三昧。评苏则云: “苏长公书专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评黄则云:“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评米则云: “米南宫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评蔡则云:“蔡书近二王,其短者略熟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 值得提出的是徐渭也很重视书法的姿媚。他爱美,一颗备受苦难折磨而又豪气不减的心灵,时时以寻觅、表现美来慰藉。他特别爱自然中的花草的姿媚,他画山水、花卉、人物、走兽、鱼虫、瓜果等都是样样精通,尤以花卉画得最多,亦最突出。在书法中他非常重视姿媚这一问题。他评赵孟頫的《洛神赋》的墨迹谈到这一点。在《书子昂所写(道德经)》的跋语中,他又指出赵书虽姿媚,然可以作为一帖医治写字如“槁涩顽粗”、“枯柴蒸饼”的药方。他说: “世好赵书,女取其媚也,责以古服劲装可乎?盖帝胄王孙,裘马轻纤,足称其人矣。他书率然,而《道德经》为尤媚,犹可以为槁涩顽粗,如世所称枯柴蒸饼者之药。”徐渭反对状如算子的俗书,又说:“孟頫虽媚犹可言也。其似算子率俗书,不可言也。”(《评字》)他的真行书,是从密中寓疏,从古中得媚。他的草书也都有这种特点。 徐渭的楷书很少,从他写的《千字文》可以观赏到其楷书艺术。和明人及以前古人的小楷相比,他自有面目,他在楷书中时常用行书的笔意,甚至直接以行书出之。比如 “洪”、“珍”、“冬”等字左边的点和字下的撇、点都是联绵出之;而像 “裳”字、“攘”字最后二笔均以二点联绵出之,改变了楷书的笔画,而“乃”、“此”直接以行草写出。结字不取平衡稳妥,也不以端直取正,比如第一行中 “天”、“玄”、“宇”、“盈”等字都是重心右倾的;而第九行的 “汤”、“朝”、“间”、“育”等又是向左倾。徐渭的用笔有时写出很细的笔画,有时又较粗,形成一种较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捺笔,往往捺得很重,形成两头锐尖中间特肥的笔道;其竖画也有这种两头尖,而中间突然重按一下再锐出的笔道,或是两端重按形成墨团中间引笔较细。他的这幅小字的布白即在似匀而非匀之间,字字独立,竖行分明,但是每行字数不一,有纵无横。 杨臣彬曾分析道:徐渭的小楷《千字文》卷,虽然点画间还有米芾、倪瓒的某些遗意,但是已与米、倪二家书法相距甚远。打破了前人奠定的楷法,不再讲求楷书点画结字的规范和程式,摆脱了严整、中和、平衡等传统楷法的束缚。其点画结字、分间布白,乍看显得稚拙拘谨,细审却使人感到稚中蕴含苍古,拙中姿媚跃出,谨敛中不乏生动变化之致,达到了他所追求的“布匀而不必匀,笔态入净媚”的审美理想。他的《千字文》楷书正如袁宏道说的“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徐的 《千字文》不是一种桃花灼灼其华,而如一风韵犹存之妇。 徐渭也常作一种兼有行楷的比较平和的行书,通篇比较整饬,每字基本独立,偶尔上下联绵出之;以行为主,间出楷书,而且每纵行之间的界限分明。如他的行书《野秋千十一首》、《女芙馆十咏卷》、《天瓦庵诗卷》等正是这一类风格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像黄山谷那样的剑戟一般的笔画,有像苏东坡那样的苍老朴拙,有像米芾那种超出尘俗的气概,而这些又都熔铸汇合成徐渭自己的面目。徐渭这种风格对后来的郑板桥很有影响,郑将徐书中的雄健奇伟、锋芒显露、楷行相杂化为自己的板桥体。而他对徐文长的艺术特别敬仰,曾刻了“青藤门下牛马走”一方印章,表示其肃敬之心。 另一类是已接近草书的行书,徐渭也是得心应手之作。其草书《自书诗·子建》、《自书诗·春园》、《自书诗·良霄》等都可归于这一类型风格。在这些作品中笔画纵横,水墨淋漓,笔意更为奔放。《自书诗·子建》中云:“子建相迷恐未真,人言个是洛川神,东风枉与涂脂粉,睡老鸳鸯不嫁人。”他的用笔就是不拘束缚,或湿墨力顿,形成像墨团那样的点画,比如 “子”、“建”、“恐”、“未”等字;或是干墨拖曳,形成像飞白那样的效果,比如“迷”、“神”、“束”、“风”等字。而同样是 “人”字,一字作左撇逆笔而上,回环而下,而右捺成一上大下尖的楔形;另一字左撇作一波折状,而右捺先轻按再重顿,末尾则急收。可以看到他随手挥洒,却能变化。《自书诗·春园》更为联绵曲折,比如“看梁尘”是三字联绵,而篇末“醉间经海棠”已是五字联绵而出,笔意之浩荡更近于草书。徐渭的这类行草书,行气十分茂密,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重压感;细视每字,肆恣不拘,活泼自足,得其萧散。看上去很怪很乱,然乱中有序,怪中独抒自己的散圣情怀。 徐渭 《天瓦庵诗卷》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