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燕子矶口占
释义

燕子矶口占

史可法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崇祯自缢身死后,弘光帝即位,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这时清军南侵,史可法在江北率师抵御。适逢驻扎在长江中游的明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由,进攻南京。史可法奉命入援,渡江至燕子矶,而良玉军已败退。于是他又率军回江北抗清,而没能回南京见上母亲一面。这首情至文生,口占而成的绝句,就反映了史可法当时复杂的心情。至今读来感人肺腑。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观音山上,俯瞰大江,形如飞燕。史可法率师到达这里,要回家见母亲一面并非很困难的事,但他这时却不能这样做。因为扬州军情有燃眉之急,关系到王朝的命运。所以母亲虽近在眼前,却象远在天边。“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表情十分复杂,既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对自己不能尽人子之道的内疚;又可以感到他以国事为重的责任感,及“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心情。较之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情形,更有悲剧色彩。正是沧海横流,方见英雄之本色。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二句似直接就“来家不面母”一事而发,其实内涵要深得多。作者忧心如焚。他远不止是对不能探母的痛心,而是对整个国家大局的忧愤。南明危在旦夕,外患夹有内忧。盖弘光政权成立后,权奸马士英执政,与东林党人斗争剧烈,而左良玉又从旁发难,造成“窝里斗”的一团糟局面。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又怎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他在十万火急之中,居然还奉命“勤王”,形同釜底抽薪。这样不争气的局面,怎能叫他不一洒清泪。这就象《红楼梦》中“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她在大观园发生“内乱”时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罢,“不觉流下泪来。”(第七十回)史可法“矶头洒清泪,”决不是忧惧清军强大,而是为外敌当前内部离心的状况感到悲愤。而这种悲愤未易言之(有个顾忌士气的问题),只能借向母亲临风谢罪的由头,而尽情宣洩了。此诗所以特别耐味也!
末句以“滴滴沉江底”写泪洒清江,不失为千古至文。泪水何以能沉到江底?除非是铜人铅泪。这就写出了他感情的分量不轻,形象地表现了他忧国的沉痛深至。“滴滴”、“沉底”四个舌齿音(其中有三个为“双音”字),更在音情上加以烘托,效果绝佳。总之无论就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这首诗都算得上明代五绝的一颗明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21:14